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9-08-03 07:30:06
∣-+∣--,+-+∣--∣
然而注意到辛棄疾多首以《水龍吟》填的名篇如: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
稼軒何必長貧,放泉檐外瓊珠瀉。
被公驚倒瓢泉,倒流三峽詞源瀉。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
老來曾識淵明,夢中一見參差是。
這六個例子裡,第一句的六個字皆作「∣--∣--」,第三字嚴守平聲,並沒有可平可仄。次句的第一字則嚴守仄聲,同樣沒有可平可仄。筆者感到,既然辛公嚴守的,當是要緊之處,格律上最要追隨之。另一方面亦可見到,辛棄疾雖獲譽為豪放詞人,但詞的格律有時是非常嚴守的。
《水龍吟》最後一韻,句式亦分幾種。比如蘇東坡的名篇,此處是: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但也有人認為應斷成: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而詞譜裡一般舉示的句式則是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辛詞《水龍吟》的最後一韻,一般是第一種句式,如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
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繫斜陽纜?
甚東山,何事當時也道,為蒼生起。
他也有用詞譜的句式的,如:
笑掛瓢風樹,一鳴渠碎,問何如啞?
倩何人與問,雷鳴瓦釜,甚黃鍾啞。
但似乎辛是用第一種句式為多,而筆者則感到這第一種句式,有一股巨大的不平的力量在,要是改變成詞譜的那種句式,就緩和很多了。看來,辛棄疾填這個詞牌在末韻愛用這種句式,固然是跟他的沉鬰詞風配合,卻實在也是注重格律的表現!
chinaunix网友2009-08-03 11:04:57
龍榆生先生認為[1],《水龍吟》最後三句中(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首字乃領格字,帶出後面三個四言偶句,故似不宜用前三後六的句式。 [1]「后半阕的后段,用了一个“倩”字,领下三个四言偶句,结尾更用上一下三的特殊句式,予以逆折顿挫,恰好显示本曲的凄壮郁勃的声容态度。」《詞學十講》
chinaunix网友2009-08-03 11:04:57
龍榆生先生認為[1],《水龍吟》最後三句中(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首字乃領格字,帶出後面三個四言偶句,故似不宜用前三後六的句式。 [1]「后半阕的后段,用了一个“倩”字,领下三个四言偶句,结尾更用上一下三的特殊句式,予以逆折顿挫,恰好显示本曲的凄壮郁勃的声容态度。」《詞學十講》
chinaunix网友2009-08-03 11:04:57
龍榆生先生認為[1],《水龍吟》最後三句中(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首字乃領格字,帶出後面三個四言偶句,故似不宜用前三後六的句式。 [1]「后半阕的后段,用了一个“倩”字,领下三个四言偶句,结尾更用上一下三的特殊句式,予以逆折顿挫,恰好显示本曲的凄壮郁勃的声容态度。」《詞學十講》
chinaunix网友2009-08-03 11:04:57
龍榆生先生認為[1],《水龍吟》最後三句中(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首字乃領格字,帶出後面三個四言偶句,故似不宜用前三後六的句式。 [1]「后半阕的后段,用了一个“倩”字,领下三个四言偶句,结尾更用上一下三的特殊句式,予以逆折顿挫,恰好显示本曲的凄壮郁勃的声容态度。」《詞學十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