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998573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9-03-29 08:43:05

下篇 粵曲粵樂派創作的最後光芒
 
  這下篇的標題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粵曲粵樂派」。新名詞的功能期望常常是為了更好地解說問題,或釐清問題的性質。但要好好定義新名詞卻並不容易。這裡試簡單的對「粵曲粵樂派」作一個定義:在1970年代以前,參與粵語電影歌曲創作的人,如果是來自粵曲界(包括粵劇界)或粵樂界的,便歸入筆者所稱的「粵曲粵樂派」。「粵曲粵樂派」的代表人物有胡文森、王粵生、盧家熾、潘焯、羅寶生、龐秋華等。
 
  我們從緒言裡的基本資料概述可知,筆者搜集得的71首六十年代粵語電影原創作品,有45首確認是先寫歌詞才譜曲的作品,而估計是先寫一段詞,譜曲後再填其他歌詞的作品也有11首之多,加起來的比率達總數的78.8%。足見在六十年代裡,這類創作模式乃是主流,而它正是來自傳統粵曲樂界的音樂人所沿用的,可謂源遠流長,自1930年代起就不斷用以創作電影歌曲,著名的亦不少,如《凱旋歌》16、《紅豆曲》17、《載歌載舞》18、《銀塘吐艷》19等。事實上,在粵曲粵劇的創作裡,也常常以先詞後曲的方式寫出新的「小曲」來,人們熟知的就有《紅燭淚》、《胡地蠻歌》等經典例子。
 
  接下來,筆者會從一批具體的作品切入,看看這類由粵曲粵樂界中人所寫的電影歌曲的風貌。

 

 

第一節 從《女殺手》系列談起

  所以要由《女殺手》談起,是因為不論是電影還是歌曲,這《女殺手》的傳揚都甚廣,而從創意上看,第一部《女殺手》電影20的主題曲,其實是富於實驗意義的。筆者在早前的拙著《早期香港粵語流行曲(1950-1974)》裡對這第一部《女殺手》電影的主題曲已曾做過仔細深入的分析21,這裡只作簡單扼要的轉述。

 

  簡而言之,第一首《女殺手》,創作人是借鑒粵曲裡的梆黃形式來構造出來的,三段唱詞是「同頭合尾」22的,相應位置的韻腳的聲調則是固定的,然後以「問字取腔」23的傳統粵曲創腔手法從曲詞產生出旋律來,並加上一個不斷在過門裡反覆出現的旋律,以上所說的都是很傳統的粵曲作法。但《女殺手》特別之處,乃是它在這些傳統手法的基礎上,卻混進非常新潮的西方流行音樂元素,比如加上了A Go Go節奏。

 

  也就是說,這首《女殺手》是在傳統粵曲作法中加進西方新潮流行音樂元素。只是後人往往對它這份實驗意義視而不見罷了。

 

  陳寶珠的《女殺手》電影,其後還拍了幾部,但筆者是次只能搜集得其中兩部《女殺手虎穴救孤兒》24和《無敵女殺手》25的主題曲曲詞曲譜。我們可以見到,《女殺手虎穴救孤兒》主題曲的構作手法,跟第一首《女殺手》是相類的,甚至曲詞同樣都是三段具「同頭合尾」性質的結構。不過,其後的《無敵女殺手》,其創作方法改為先寫一段詞,譜曲後再另外填上三段曲詞,這樣,旋律的統一感覺更強,當中,跟之前的《女殺手》歌曲一脈相承的則是,引子還是唱兩回「女殺手」,過門依然是:5 53 6 –i i5 6 – …… 相信作用恰恰就是想讓觀眾感到這幾首歌曲是一脈相承的。

 

  在這次研究裡,筆者所搜集得的另一首陳寶珠電影《女賊黑野貓》26的插曲《黑野貓聲威遠震》,跟《女殺手》歌曲系列亦是「同構」的,因為在作法上,也是先寫一段詞,譜曲後再多填一段曲詞,而歌曲的風格也跟《女殺手》歌曲系列相近。

 

  如果我們仔細思索一下,應會知道在傳統的粵曲及粵語小曲裡,雄糾糾氣昂昂的曲風是較少見的。所以,由「珍姐邦」27影片潮流衍生的這批《女殺手》系列歌曲,可以說是填補了這一大片空白。事實上,在詞曲配合方面,還可發現《女殺手》系列歌曲都盡量一字一音,少見一字唱兩三個音以至更多的音,這樣唱起來就少了傳統廣東小曲的那份柔美溫婉。不過,論陽剛氣概之營造,《女殺手》系列歌曲效果是差強人意的,而後人每提到《女殺手》這種歌曲,往往都語帶輕蔑,真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筆者相信,雄糾糾氣昂昂的曲風雖然好像不屬於粵曲及粵語小曲的所有的東西,但這並不表示此路不通。比方說粵曲裡有著名的《夜戰馬超》,開始時調寄《賽龍奪錦》的十字唱詞:「蛇矛丈八槍,橫挑馬上將」委實逼真地表現了張飛的威武。又比如七十年代中期,盧國沾先寫詞,于粦譜曲的電視劇主題曲《逼上梁山》,既豪邁又激昂。

 

  環看1960年代的香港,正是開始步進一個摩登時代。這就給「粵曲粵樂派」很大的挑戰:該如何變換傳統手法來表現摩登氣息?《女殺手》系列歌曲就是在這種時代氛圍下的試驗。以下筆者想從幾首原創電影歌曲《工廠女萬歲》28、《橫衝直撞入情關》29、《花樣的年華》30、《玉女的秘密》31去看看另一批試驗的得失。

 

  這幾首原創電影歌曲,誕生在1960年代後期,亦是香港已變得頗是摩登的時代,可是它們的詞曲創作方法基本上仍是傳統的問字取腔,怎樣表現摩登而青春的氣息呢?《玉女的秘密》描繪的是一對現代男女打情罵俏,但由於基本上是一字一音,而譜曲者也頗能帶出其中的諧謔感,筆者認為在效果上是很成功的。《花樣的年華》這首歌,在影片中應是由一隊女子流行樂隊演唱的,影片筆者尚無緣一看,而從曲詞曲譜看來,旋律比較鬆散拖沓,未必能成功表現青春氣息。《橫衝直撞入情關》既有問字取腔的痕跡,但旋律的結構也很嚴密,不少地方看來是詞曲一塊兒創作出來的,以這種創作模式去摹寫摩登男士不惜代價手段追求女性,喜劇感頗佳,亦算是成功的。同樣地,《工廠女萬歲》亦不脫問字取腔的痕跡,但旋律結構也有頗工整之處(比起《橫衝直撞入情關》的結構,卻是較弱的),以此來唱出現代工廠女工的心聲,效果也不賴了。幾首歌曲的共同缺點是:還是很難上口!原因就如之前所說的,除了《橫衝直撞入情關》,其餘三首的旋律結構都比較鬆散,而旋律的篇幅也不短,於是整首歌曲很難在短時間內在聽者腦裡留下印象。不過,筆者這種「難上口」的感覺應是採用了今人的「尺度標準」,或者,我們有機會的時候,應當多研究一下這批「粵曲樂樂派」創作人的審美觀,他們在創作上追求的是甚麼,也許「易上口」未必是他們想追求的東西。

 

  這裡筆者想到近期讀到的一個例子,張伯瑜在一篇文章裡提及:……傳統樂曲的改編過程中同樣受到西方音樂的影響。《十面埋伏》一曲的結構是按照古代戰爭的過程來組織的,從開始的列營、走隊、吹打、小戰、大戰、吶喊……樂曲結束處的三個曲牌表現了得勝回營和眾將爭功的場面(以李廷松版為例)。現代版的《十面埋伏》則不再按照戰爭過程來結構樂曲了,在「吶喊」段之後便結束了全曲。「吶喊」是戰爭的高潮之處,怎能突然結束呢?如果按照傳統思維,這樣的處理是不完整的。但是,現代的音樂思維和被西化了的音樂審美習慣覺得全套演奏過於冗長,於是便有了今天的版本32可見,我們是太容易便用現代人的「尺」去量傳統的東西,結果常常把傳統的審美觀扭曲而不自知。這方面真需要慎重處理。

 

 
 
 
 
 
 
 
 
 
 
 
 
 
 
 
 
 
阅读(262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