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到香港演藝學院聆聽一場由演藝學院的學生擔綱演出的音樂會,而音樂會的名字喚作《生聖人──詞化粵調》。說起來是有份奇特的感覺,因為這音樂會是緣於筆者的一個研究項目:「因詞而生的廣東音樂」,余其偉大師聞得筆者做這個研究後,認為也應該搞一個與之「呼應」的音樂演奏專場,多添一個機會讓人們關注「詞化粵調」這種瀕於衰微的粵語音樂文化。於是也就有了昨晚的這個音樂會。
音樂會的大部份曲目都是筆者建議的,自覺頗能顯現詞化粵調作者的眾多。余其偉大師則更主動聯繫演藝學院的中國戲曲系,兩系合作,於是這音樂會不僅有音樂演奏,還有「詞化粵調」的演唱。
短短一小時的音樂會,演出了七首作品:純器樂的有《春風得意》、《人隔萬重山》、《一水隔天涯》、《絲絲淚.三疊愁》,唱的有《紅燭淚》、《胡不歸》、《胡地蠻歌》。
雖是學生音樂會,其水準是不低的。筆者在沒有甚麼期待之下,其實反而覺得有點驚喜。之前余大師謂,在籌備音樂會及指導學生演奏這批曲目的時候,也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讓學生認識這種獨特的粵語音樂文化。
昨晚于粦老前輩也有到場觀賞,看來他很緊張自己的名作會如何演繹。的確,昨晚的《一水隔天涯》給改編成笛子領奏,而伴奏僅有二胡、笙、古箏。這樣的組合都頗奇特。其實向來都不覺得《一水隔天涯》適於以笛子發揮,但聽起來效果還是不錯的。于粦前輩倒是很介意奏笛子者把結束句從「工工尺乙士合仜合」改成「工工尺上士合仜合」,如果歌真是這樣唱,「不知相會」的「會」字就不協音了。于前輩另一理由是「尺乙」較中國化,「尺上」倒顯得西化了,事後讓我想到,難道這樂句是有「壓上」之意?
阅读(2230)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