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前貼在自己鳳凰網上的網誌的文章,現轉載過來。但有一點最新的消息補充:筆者雖與許冠傑全無聯繫,但想到泰迪羅賓是他的好友,所以拜託他代為詢問電影《鬼馬雙星》開鏡和該電影之歌曲的細碟的推出的準確日期,據泰迪前輩翌日來電,阿Sam不在香港,但兄長許冠傑文卻在,許冠文清楚記得《鬼馬雙星》是在1974年6月開鏡的,但再準確的日子就沒法查考了。至於那張細碟,許冠文說是在該年8月左右推出的。這兩個答案,完全釐清了下面轉載帖文裡的其中兩個疑竇。這裡再一次感謝泰迪羅賓前輩!
而今一個很普遍的說法:粵語流行曲始於許冠傑,許冠傑之前的那些粵語歌沒有一首算是粵語流行曲。這回事,香港人自己又怎麼看?但至少香港人都尚能記起,1974年,顧嘉煇作曲的電視主題曲《啼笑姻緣》和許冠傑的電影歌曲《鬼馬雙星》俱是粵語流行曲反攻香港流行樂壇的兩員悍將。至於《啼笑姻緣》和《鬼馬雙星》,是哪一首先面世呢?
筆者早年就查過報刊資料,無線劇集《啼笑姻緣》是1974年3月10日首播,而電影《鬼馬雙星》是同年的10月17日首映的。二者相差七個月有多。顯見是《啼》先《鬼》後,事實上,這一年的5月21日,《明報》有專文報導電視劇《啼笑姻緣》的主題曲哄動的盛況,並謂風頭可跟《今天不回家》及去年(1973年)的《相思淚》相比。可見,《啼笑姻緣》主題曲,是一馬當先,我們甚至很難否定許氏兄弟是否有見及《啼笑姻緣》主題曲的聲勢凌厲,而想到要在他們開拍的新片裡加插用粵語唱的歌曲。
可惜,吳俊雄著的《此時此處許冠傑》並沒有在「許氏兄弟是否有見及《啼笑姻緣》主題曲的聲勢凌厲,而想到要在他們開拍的新片裡加插用粵語唱的歌曲」這個問題上提供實質資料證據。反而,年代久遠了,事情往往會產生很多疑似說法,比如曾有網友說:《鬼馬雙星》唱片的推出至少比電影早半年!聽了此說簡直嚇一跳。可是年代久遠,要證明此說的不確,也真不容易,比如說,從《此時此處許冠傑》一書,可知《鬼馬雙星》裡的歌曲都是該影片開拍後邊拍邊創作出來的,那麼,如果考查出《鬼馬雙星》電影的開鏡日期,《鬼馬雙星》唱片的推出時間就不可能早於這個開鏡日期。但電影的開鏡日期,一般的報刊大抵很少記載,或者只能待有機會時問問許氏兄弟本人吧。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鬼馬雙星》唱片的推出時間再早都不可能早於1974年5月21日,因為要是早於這個日子,而以這張唱片推出時的聲勢,《明報》那篇有關《啼笑姻緣》主題曲的報導,是不會不提的。
有趣的是,原來早於《鬼馬雙星》影片之前,許冠傑也曾在電影裡唱過粵語歌,那是1974年7月18日首映的嘉禾公司推出國語電影《綽頭狀元》,許冠傑在影片裡唱的是《一水隔天涯/愛你三百六十年》。這首電影歌曲當然不可以跟《鬼馬雙星》裡的歌曲相對並論,甚至記得起許冠傑唱過《一水隔天涯/愛你三百六十年》的人都不多。
有關許冠傑歌曲的疑竇,還有他的第一首粵語歌作品《鐵塔凌雲》。而今的一般說法是當年在電視節目《雙星報喜》首唱後就很受注意。但其實,《鐵塔凌雲》是到了七十年代後期才漸漸地受到注意。然而,僅憑印象是不可靠的,很應該尋找些文獻上的證據,來證明它是否首唱後就很受注意或未受注意,但這樣的證據往哪兒找呢?
說起來,近期做了不少有關六十年代香港粵語片裡的原創歌曲的研究,發覺黃霑、顧嘉煇等七十年代中期以後跟許冠傑同負盛名的音樂人,早在六十年代後期就替粵語片寫過原創歌曲,並且不止一部。黃霑曾替陳寶珠主演的《青春玫瑰》(1968年2月3日首映)寫了三首粵語原創作品,其後也為《歡樂滿人間》寫過歌,顧嘉煇則至少替四部粵語電影寫過原創作品,包括《多少柔情多少淚》(1967年1月12日首映)、《春曉人歸時》(1968年9月20日首映)、《紅燈綠燈》(1969年8月6日首映)等,不過,顧氏替這些粵語電影寫的歌曲都是以國語演唱的,這不禁讓筆者想起,他替無線電視寫的第一首電視主題曲《星河》,亦是以國語演唱的。黃霑、顧嘉煇在六十年代後期寫過這些歌曲,根本可以說是幾乎沒有人知,因為那個年代,「粵語歌」是個奇怪的世界,在那兒,傳俗不傳雅、土味勝洋味、老派勝新派!故此黃、顧的作品沒有人知是毫不出奇的,那時人們反而只知有鄭錦昌。由此筆者驀地有個假設,假如許冠傑早於1968或1969年就開始唱粵語歌,其情況會比黃霑、顧嘉煇好嗎?縱然只是個假設問題,但在那種天時、地利、人和全無的環境裡,如何英雄也難以造出浩浩蕩蕩的巨流吧?
阅读(3783) | 评论(29)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