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的日子,跑到會展舊翼,參加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的周年晚宴暨金帆頒獎禮。此去既是想跟音樂創作界的朋友見見面聚聚頭,也是好奇黎彼得獲頒成就大獎的一環會怎麼安排。
最意外的是黎彼得最後還大開金口,既跟余慕蓮合唱調寄《平湖秋月》的《游龍戲鳳》,他自己還獨唱了一首《杯酒當歌》,說是最能代表他的一首歌。嗯,明白,這是黎彼得的夫子自道,許冠傑不過是「代言人」,呵呵!
大會能請來譚炳文親自演繹黎彼得的成名作《傷心淚》,請來大AL張武孝親自演唱《新區自嘆》、《鐵馬縱橫》,真是再理想不過。前幾天,筆者才在這個blog裡說懷念大AL這兩首歌,想不到就能立刻聽他現場高唱,湊巧得真是!筆者相信也真有廿多年沒有聽過真人在舞台上唱《鐵馬縱橫》了,更可恨自己的是到近一兩年才省悟這首粵語小曲《醉頭陀》是如許奇特:乙反調卻竟是中快板的。一般乙反調總是悲悲切切的慢慢的唱的,很少以快板處理。不過,當晚的《鐵馬縱橫》並不是唱乙反的,而是一般十二平均律音調。歌曲過門也改為簡單的32─,21─,而不是3333232171571,3333232171571(藍色為低音),前者其實是乏味得多了。
重聽這首《鐵馬縱橫》,才記起過門處頗有一兩段數白欖。七十年代的歌,筆者只記起一首關菊英唱的《事事未滿足》有數白欖,現在終於多記起一個例子。
回想起《傷心淚》、《新區自嘆》的性質,其實是屬於「惡搞」式之作,是先有正八經兒的《相思淚》,然後遭黎彼得惡搞成《傷心淚》,先有《分飛燕》,再被黎彼得惡搞成《新區自嘆》。嗯,劉天賜在場刊上特寫黎彼得,漏說了他這一大特點。總之,黎彼得是可位列惡搞老祖級的高人。
還想多說一句,七十年代香港粵語歌之「雜」,尚可容納傳統的粵語小曲以及本土方言,新世紀之「雜」,卻把自己的傳統粵語小曲連根拔起,甚至連用本土方言唱的歌曲,都被抗拒,世情是如許古怪,我們熱衷保育的只限於建築?為何不包括像《新區自嘆》這種方言傳統小曲?甚至,甚至,《香港故事》對它提都不提。
阅读(2734) | 评论(21)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