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999833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8-09-11 07:39:38

 
  為了繼續多接觸一點潘焯前輩的電影歌曲創作,看了《雪花神劍》之後,當然不能不看同樣是一套四集的《碧血金釵》。多年前,曾在電話裡親聽潘焯前輩說,他為很多粵語武俠片寫過插曲,印象最深的,這套《碧血金釵》是其一。
 
  《雪花神劍》,我是初次觀看,《碧血金釵》同樣也是,在此之前竟是從未看過。但《碧血金釵》和《雪花神劍》有不少共同點,比方說,它同樣是仙鶴港聯的出品,而當時這所電影公司是專拍武俠片的。其次,電影的片頭音樂看來是原創的(猜想當是潘焯前輩創作的吧!),而在四集《碧血金釵》的其他情節裡,也常配以那個片頭音樂。筆者一向以為粵語武俠片沒有自己的原創配樂,近日看仙鶴港聯這兩套《碧血金釵》和《雪花神劍》,始知非是,筆者肯定要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了!
 
  《碧血金釵》與《雪花神劍》的另一共同點,乃是好些激戰場面,除了用《四川將軍令》這類罐頭音樂,還要另外配上大鼓長輪不斷的敲打聲音,這種疊置音效,似乎是仙鶴港聯影片的特色,不過,還要多看幾部才好下定論。

 

  《碧血金釵》的插曲有多首,但大部份屬敘事體裁,用以交代故事情節,正如筆者早前談《雪花神劍》時說過的:照理,每個創作人寫出自己的作品時,都應是希望作品是成功的,能流傳開去的,而當時他們似乎並不擔心這類敘事體裁歌曲的生命力。筆者暫時真是沒法理解前輩們當年何以「熱衷」創作這類作品。

 

  比較吸引筆者的是第三集裡雪妮飾演的紫衣女在祭徐元平時所唱(那當然是假唱的,只是卻不知幕後代唱的是誰)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當然是先詞後曲的,而最特別的是它滿帶乙反調的韻味,卻又與傳統粵曲裡的乙反調的韻味有所不同。我想,這就是有人稱潘焯前輩這種電影歌曲為新派粵曲(其實從演唱方式看,這首插曲有女聲合唱烘托,這亦是傳統粵曲罕見者)的原因。為此,我設法把整首歌的詞譜採寫出來,以便能更深入地認識箇中奧妙。可是要這樣做時,才發覺非常困難,因為對這種粵曲味濃郁的創作的音樂語言竟是如此陌生,以至很艱難才判斷得到每句歌調所用的具體樂音是甚麼。結果,用了三個多小時才能把這首只有兩三分鐘的短歌的詞譜採寫成功,汗顏也。

 

  筆者確定這首《祭徐元平》裡的所用4和7都不是十二平均律音,而是中立音。歌中,有不少樂句的煞聲是落在商音上的,彷彿是商調式,這跟傳統粵曲裡的乙反調以徵音為主音頗不同,因而便如上文所說「與傳統粵曲裡的乙反調的韻味有所不同」,我想,最接近傳統粵曲乙反風味的當是「誰料君不幸,慘遭毒手竟歸陰」這一句。再說,傳統粵曲裡的乙反調很少重用羽音的,潘焯前輩此曲,羽音的角色有時頗吃重,如「除卻巫山呀」那一處。筆者還察覺到的是,在「除卻巫山不是雲」之後的過門,跟「慘遭毒手竟歸陰」後的過門相比較,用的音基本相同,卻是高了純四度的,意味是轉了調哩。可以說,這些寫法,讓筆者眼界大開。對此,我還想到,當年前輩們是深深植根於傳統裡,寫這種新派粵曲,能隨意揮灑而不逾矩,而我等後輩,對粵曲只懂皮毛,規矩也僅是懂得,想模寫乙反調作品,根本就沒法揮灑得來,只能處處依樣畫葫蘆,筆筆拘謹。

 

 
 
 
 
 
 
 
 
 
 
 
 
 
 
 
 
 
 
阅读(3794) | 评论(6)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黃志華2016-05-05 07:20:10

歌譜訂正:
「除卻」應是25,
「好夢成空無處尋」應是4521653264321(6是低音)

chinaunix网友2008-09-15 08:42:10

學生今天想到這種敘事歌曲題材在香港電影史上消亡的第三個原因:演員的問題。 從學生對「粵語殘片」的印象看來,當年很多演員似乎本來就是科班出身,唱功了得,過渡到那種帶唱帶做的粵語電影毫無問題,後來隨著粵劇從盛極的黃金時代「退居二線」,科班出生的演員也少了,演員選擇也從科班轉向其他領域,戲中的「花旦」往往從「花瓶」中選擇(九十年代此種現象愈熾),這樣一來能唱這種戲曲體電影歌曲的演員變少,就算詞人作曲家寫好了也沒人唱。同時,當年的詞壇作手也即將到退休,套曲大戲的重要性隨著粵劇式微,詞壇漸走流行歌曲一路,作品亦非常考慮市場包裝以及唱片銷路,敘事體的電影插曲亦漸從粵語電影史中隱去了。 總的來說當年敘事題材歌曲,與香港電影和粵劇的淵源有很大關係。用《紅樓夢》裡面所謂「一損俱損」來比喻,不知是否貼切。 又: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的《第十放映室》欄目早前曾播出過關於「香港電影歌曲」「輝煌二十載」的介紹,學生懷著學習的心情去看了一遍,發現對這部分「粵語殘片」的介紹居然完全沒有,的確讓人感到遺憾。

黃志華2008-09-14 22:45:22

煒明兄:我的洞簫按孔能力,半按還可以,四分三或四分一卻難也,再說,長音符還可以,時值短的音符奏起來就不行了。 你在第一則留言裡說到的原因,頗有道理,很有啟發意義!

chinaunix网友2008-09-14 08:16:09

學生覺得,由於我們現在受首調唱名法教學先入為主,「乙反」音階與首調唱名法的自然音階還是有所不同。在創作「乙反」時,一個可嘗試將5、7、1、2、4移到6、1、2、3、5㈠,用五聲手法創作,然後用老師的方法㈡轉「乙反」。 ㈠http://blog.chinaunix.net/u/14418/showart_88235.html ㈡http://blog.chinaunix.net/u/14418/showart_519483.html 還有是創作者對這種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階要有獨特的認識,並潛移默化為本能的條件反射,否則就容易搞出如《禪院鐘聲》的7與↓7混用現象㈠。 關於㈠的文章,洞簫吹奏,有用半掩孔吹半音的基本技法。如果用掩四分三孔或四分一孔的方法,是否可吹出這種「乙反」中立音?

chinaunix网友2008-09-14 08:04:02

學生估計「他們似乎並不擔心這類敘事體裁歌曲的生命力」這種現象一個原因是香港電影是走取代粵劇戲曲的路過來的,他們受戲曲文化熏陶也深,在電影中沿用戲曲創作手法(是故配器亦多用中樂樂器);另一個也許不是當時人「不擔心」,只是當時電影界常態如此吧。 在「粵語殘片」時代,很多電影現在看起來,那個作曲作詞的功夫真是厲害。一部片居然能寫這麽多帶說帶唱的,就好像在做大戲。後來也許是具有這種超強填詞能力的人不多了,而且外來片也不是這種風格,部部電影還連說帶唱做下去容易導致難產,到了講求動作的功夫片出場,歌曲的重要性更是降低,於是電影主題曲從多、豐滿、以交代故事情節為主一路轉向了少或者冇、求精、突出(或陪襯)主旨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