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音樂研究》2008年5月號第三期,瀏覽到其中一篇施詠撰寫的「劉天華及『劉氏三傑』研究述評」,說到過去有多篇論文,都指出了劉天華有幾首二胡名作的音調與京劇音樂有密切關係。
比方說張慧元就有兩篇這樣的論文:《劉天華二胡曲京劇因素的識辨──為天華先先百年誕辰而作》(《中國音樂學》1996年2期)、《劉天華兩首二胡曲的再認識》(《中國音樂》1996年1期),在前一篇裡,指出劉氏二胡曲裡隱伏了不少京劇音樂的元素,散佈於樂曲的個別句子、特性音調,並且以移位變形、分解穿插、衍展聯綴等手法變出新貌。後一篇,曾深入分析《光明行》是選取了京劇曲牌《工尺上》、《南梆子》及《友二簧慢板》等唱腔為素材,以析解重構的方法創出斬新的音調。《燭影搖紅》的主題核心音調則是從京劇旦角西皮聲腔和過門音樂中汲取素材而成。
此外,徐金陽的論文《劉天華二胡創作與京劇西皮音樂的聯繫》(《藝術教育》2005年2期)也很詳細地探討了劉天華二胡創作與京劇西皮音樂的密切聯繫,劉氏處理這些西皮音樂素材的手法一般有三:拉寬、加過渡音,高八度處理、拉寬、加過渡,改個別音,拉寬節奏。換句話說,筆者覺得可一言以蔽之,就是「放慢加花」。
施詠文中道:劉天華廣泛從京劇音樂中汲取素材,不僅在於其本人對京劇藝術精深的造詣,還因為劉天華考慮其立志改進國樂的理想的實現,必須要得到廣大民眾的認知與支撐。所以在創作素材的選擇上,着重於音樂風格的典型性、內涵的豐富性和接受傳播的廣泛性(「性」的筆者暈了),而選擇了在當時最為深入民眾的傳統藝術之一的京劇的音調作為其創作的重要素材來源。
這亦充分說明,戲曲音樂絕對是我國音樂人的重要泉源,即使流行音樂,我們都有《郊道》、《包青天》、《都是戲一場》、《霸王別姬》等等罷!
阅读(1787)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