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996041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8-06-29 07:32:20

  去年是周璇去世五十周年,各地有關她的紀念活動甚多,諸如電影回顧、出版最新整理的唱片集、歌書、傳記、圖片集等等,頗見熱鬧。不過,從學術角度探討周璇的歌與歌藝的,卻幾乎是一片空白。直到今年初,才終見到一冊由台灣青年學者洪芳怡著述的《天涯歌女:周璇與她的歌》。

  據書中的作者介紹,洪芳怡生於一九七九年,畢業於東吳大學音樂系作曲組,是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還正在修讀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的博士班。更不可思議的是:「自小不聽流行音樂,遑論懷念國語老歌。二十四歲那年一聽之下花容失色,傾力鑽研周璇與她的歌曲。」也幸虧有這樣的作曲碩士兼文化研究準博士女子肯去為周璇的歌學術研究一番,周璇的歌與歌藝的文化內涵,得以有機會較好地呈現人前。

 

 

有內涵的怪物

 

  研究金嗓子周璇,是個非常大的題目,她名滿天下,相關資料浩如煙海。洪芳怡這部著作寫了逾三百頁,讀來還是意猶未足。可是,洪氏的研究,是罕見地很深入的。她分析周璇的歌曲,深入到歌曲的旋律、編曲的分析,還有醒目的五線譜樂隊譜例,相信是洪氏親自聽記出來的。比方說分析《花樣的年華》一曲的伴奏編寫,就附了前奏《生日快樂歌》的樂譜,接着洪氏分析道:「這一段前奏定下了全曲的基調……歌唱始於第五小節,旋律略帶有中國風味,但被西洋和聲沖淡許多,和聲部分可以說是流行歌曲中相當豐富的……」她接着還分析了這首歌曲的和弦運用。大抵,也只有像她這樣的音樂碩士,才可能分析周璇的歌曲而深入到這樣的地步。不過,周璇的名曲數量繁多,要是每一首都這樣深入分析,內容可能要寫滿十多大冊。所以,洪氏只能取舉一反三之法。

 

  對於洪芳怡分析周璇歌曲的結論:「前文之所以大費周章,依照各曲的特色採譜外,並以和聲、節奏模式、旋律與周璇的詮釋和技術來分析,就是為了這明這些『怪物』有不少都是具有相當內涵的,雖然血統不純正,但絕非任意拼湊而成。」筆者是非常同意的。也很難得一位年青音樂學者說出了這樣持平之論。國語時代曲雖然是商業產物,常要迎合大眾口味,但要是仔細端詳一下,它們還是有一定的內涵,不該隨意一筆抹殺。

 

  洪芳怡在書的後半部分,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對照:「周璇歌曲與文學的對照」。以洪氏自己的說法,乃是「以音樂與文學的對照,切入這幅圖畫(一種浪漫又令人眼花撩亂的上海城市素描)。先由周璇的音樂,理出與左翼作家茅盾筆下的上海城市中,同樣的旋律線。接著以新感覺派作家劉吶鷗、穆時英,描繪的上海舞廳爵士音樂,導入黎錦暉/周璇所建立中西交雜的、音樂的物質文化,並從周璇歌曲理解黎錦暉被多方攻訐的緣由,也以黎錦暉所佈下的流行音樂天地,發掘周璇與城市上海之間的親密依存。最後是不可不提的張愛玲,她與周璇僅差一歲,在通俗文學與流行音樂中各自佔有一定地位,以兩人的對照來交互分析,不但貼切,更錯落有致地看見了上海的蒼涼。」至於洪氏如何把周璇跟茅盾以至張愛玲這些名作家作有趣的對照,這裡不擬多引述了,只是,由此可以得到一點啟示,歌曲做為一種文化,固然可以專門地單以音樂的角度探究它,但跳出來以別的藝術文化來對照之,卻也可以有豐富的收穫,看到很多原先看不出的意涵。

 

 

加溫再造半世紀

 

  看洪氏此書,筆者才首次知道,周璇曾對京劇很有興趣,而且曾在電影《夜深沉》裡破天荒的唱了些京劇折子戲。洪氏頗表遺憾的說,可惜那部電影早已失傳,而除此之外周璇也再沒有留下任何演唱京劇片段的錄音了!但其實這部《夜深沉》並未失傳,去年香港電影資料館的紀念周璇的電影回顧活動裡,就曾放映過。

 

  此外,誠如洪芳怡所指出的,周璇的歌曲成為數十年來的「歌曲藏寶箱」,不但是六、七十年代台灣缺少國語原創歌曲之時有源源不絕的曲目,新世紀以來,也還有張惠妹翻唱《鳳凰于飛》、中國娃娃翻唱《西子姑娘》、《天涯歌女》等。眾多明星持續不墜的「模仿」與「翻唱」周璇的歌曲,讓她在大眾文化中無從消失;不論是「加溫」或是「再造」,各年齡層的歌迷不斷被提醒周璇與其歌曲之存在。不過,洪芳怡是台灣學人,觀點立足在台灣,如果以香港為立足點去看周璇的歌曲,看到的又將會是很不同的景觀。香港的粵曲粵劇界也是頻頻使用周璇那個「歌曲藏寶箱」,周璇的名曲,至少有三、四十首經常給拿來作「小曲」用,填了曲詞置入粵劇、粵曲以至粵語電影裡去,繼而變成了地道的「廣東小曲」,而往往不再知是周璇原唱的!比方說,七十年代,流行一時的由麗莎唱紅的粵語流行曲《相思淚》,不少香港人都只道是據某首「廣東小曲」填詞,而不知是把周璇的名曲《四季相思》拿為己用。筆者相信,研究周璇的歌曲如何給大量地「廣東小曲」化,會是個很好的跨文化觀察!

 

 

  按:本文昨天在《信報》文化版刊出。

 

 

 

 

 

 
 
 
 
 
 
 
 
 
 
 
阅读(308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