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星期,比較徹底地調查了1961年至1969年間,香港粵語電影裡到底會有多少原創的歌曲。不過,這只是初步的查考,實際上某首電影歌是否原創作品,又能否找到其詞與譜以至聲音資料,須待進一步下工夫去搞。然而,光是這初步的查考,卻已見到一點可喜的發現,比如關於顧嘉煇和黃霑的。
查考這些電影歌曲資料,最煩擾的是當時明明只是填寫歌詞,都叫「作曲」,像有一兩部電影就都有「作曲:蘇翁」,可是蘇翁肯定不會作曲,只會填詞。此外,也有理無理都愛稱「撰曲」,於是凡見「撰曲」誰誰誰,就沒法確定那部電影裡的歌曲到底有沒有原創的,抑或全部都只是舊曲新詞。
1961年至1969年間,參與過粵語電影「撰曲」者至少有如下的創作人:潘焯、盧家熾、胡文森、吳一嘯、李願聞、龐秋華、羅寶生、黃俠魂、葉紹德、梁山人、鄺海量、馮華、洗幹持、上官雲、孫志鵬、柳生、楊子、蘇翁、譚英、周憲溥、李咏梅,共廿一人。其中胡文森、吳一嘯在六三、六四年去世,而潘焯、李願聞、龐秋華、羅寶生、梁山人、柳生、蘇翁等七位是產量較多的,可謂是六十年代香港粵語電影的主力撰曲人。
有少數電影肯定其中是有原創的粵語歌曲的,像著名的武俠片《聖火雄風》上下集及續篇《聖火雄風大破火蓮陣》,內裡的插曲,都是簫笙親自作曲作詞的。
中樂界好手陳自更生也曾為粵語電影作曲,計有《紫色風雨夜》(1968年4月10日首映)和《飛男飛女》(1969年11月21日首映)。
以寫國語歌為主的綦湘棠,原來在六十年代也為粵語片寫過插曲,那是1962年6月21日首映的《琴台淚影》,寫詞的是吳一嘯。
以《鳳閣恩仇未了情》裡的《胡地蠻歌》而揚名的粵譜創作人朱毅剛,也寫過幾首粵語電影插曲,計有1962年5月23日首映的《似水流年》(這當然不同於八十年代那一部)、1963年4月18日首映的《雙玉蟬》及1964年1月29日首映的《恨海情花》。
梁樂音在這期間寫的電影插曲較少,僅有1961年2月9日首映的《女大不中留》和1965年6月30日首映的《戰地奇女子》。
于粦最著名的粵語電影歌曲當數1966年1月1日首映的《一水隔天涯》的主題曲(左几作詞)。但其實他在此之前跟左几導演已有過幾次合作,如在一九六四年,二人就先後合作過《大飯店》、《艷鬼緣》、《香港屋簷下》幾部電影的插曲創作。《香港影片大全》一書還特別附註,吳楚帆的「金句」:「食碗面,反碗底」是出自電影《香港屋簷下》。
在1968年5月8日首映的電影《情人不要忘記我》,插曲創作者裡,有個作曲的叫「小田」,估計該是黎小田吧。此外,在上面提到的電影《戰地奇女子》,負責作詞的還有黃霑(經查證,黃霑在這部電影裡寫的是國語歌詞)。在一九六八年二月,有兩部粵語電影是黃霑有份參與創作的,其中《青春玫瑰》兼寫詞曲,而另一部《歡樂滿人間》,則是「作曲」,至於這個「作曲」是真的「作曲」還是只是「作詞」,還待考證。不過,電影資料館幾乎沒有電影《歡樂滿人間》的資料,有關電影《青春玫瑰》的亦闕如,而從網友在youtube上貼的《歡樂滿人間》片段,看來片中的插曲是以粵語唱的,故此黃霑即使只是「作曲」,作的肯定是粵語歌曲。
從六六年起至六九年,顧嘉煇都曾參與粵語電影的插曲創作,我見到的至少有以下四部:
情人的眼淚66.3.2 詞:呂永
多少柔情多少淚67.1.12 詞:陸駿、張琪
春曉人歸時68.9.20 詞:羅馬
紅燈綠燈69.8.6 詞:羅馬
不過,顧嘉煇在這些粵語影片裡寫的歌,筆者已經證實至少有三部是用國語唱的,餘下的一部《情人的眼淚》,寫詞的呂永寫的通常是粵語歌詞,所以,內裡的歌曲以粵語唱的機會很大,然而偏偏電影資料館也很缺乏這部《情人的眼淚》的資料。不管怎樣,在六十年代,粵語電影裡的粵語歌曲即使作曲作詞的是顧嘉煇、黃霑,都不會為人注意的。而事實上要不是仔細查考,我們都完全忽略了煇黃二人有這樣的往事。再說,粵語電影而以國語歌曲作為主題曲、插曲,有時都很讓人無奈,而其中也不無唱國語的能使影片的檔次增加的想法。
阅读(5157) | 评论(21) | 转发(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