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8-06-13 06:55:02
天天頻唱燕歸來
余知乙反淒迷晚
誰為宮商冷落哀
存瑰寶
賞奇才
名歌那忍沒塵埃
而今閏變孤伶唱
風氣何年見再開
註:
* 《燕歸來》,1948年拍成的香港首部
**「閏變」,「乙反」二唱名之音名,「閏」為「乙」,「變」為「反」。
***「曲帝」,當年胡文森有「曲帝」之美譽。
chinaunix网友2008-06-18 07:08:30
诚言,赏析晏几道以[鹧鸪天]为词牌的所有词文都不如读一篇有关乙反学说的著述那麽费劲儿。一方面为迎接黄老师新书问世, 另一方面也是为对粤乐特点的了解日臻完整,谨此摘录两段由张法刚先生提供的文稿,“少吃多餐”。 粵劇聲腔改革引起樂器的改革創新 上世紀三十年代前,粵劇用假嗓和“戲棚官話”演唱。多在空曠地方演出,所以,要提高調門聲音才高揚去遠(基本定調E)。因而伴奏亦以高音樂器為主。以二弦作領奏(頭架),配備兩把,一把定弦63(士工),用於伴奏梆子唱腔;一把定弦52(合尺),用於伴奏二黃唱腔。加上竹提琴,也是兩把,一把定弦26(尺五),用於伴奏女角唱腔,一把定弦36(彳工 士 )用於伴奏男角唱腔,還有椰胡,小三弦,小嗩吶,大嗩?,橫簫和短筒喉管。打擊樂器有卜魚,沙的,雙皮鼓,高邊鑼,大文鑼,大鈸。(現代稱之為硬弓組合樂隊)。這些樂器音量大,音色尖銳剛勁,穿透力強。因而適合空曠的地方使用。 二十年代中,粵劇聲腔大改革,將“戲棚官話”改為廣州話,改假嗓演唱為真嗓演唱(女角仍用假嗓)。並與此相適應把基本定調E降為基本定調C,這一突破,原有樂器的性能與降低定調的聲腔顯得不適應不協調。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