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謠?民謠!
……對於民謠的定義,在眾說紛紜的浪潮中,也沒有我參與意見的地位。只不過,「民謠」,顧名思義,便是屬於「民」眾的歌「謠」,至於曲子是不是屬於民謠這一類目,也絕不是作曲、或音樂性的專業所能區劃的。讓時間來考驗音樂,讓接受音樂的人來選擇他們喜歡哼哼唱唱的音符與文字,那麼,在數十年後,某些曲子自然會成了民謠,而某些曲子也相對的會在時光的軌跡中消聲匿跡。流行一時,並不就代表將成為民謠,因為民謠最重要的是必須具備長遠的流傳性及廣大的接受層。寫出一首(當然愈多愈好)在數十年,甚至百年之後仍可為大家耳熟能詳,出口能誦的曲子,是我衷心的期望,畢竟這是不太容易的事。屆時,我將很自傲的認為,我寫了一首「民謠」──假設我還活着,而大家亦可查考到作者是葉某某,亦然。
中國乎?非中國乎?
我們是一群從小受到西洋音樂薰陶(或是填鴨,視情況而定)的年輕人,而我們的作品都被抨擊為「以西洋的音樂,填上中國的文字,換湯不換藥……」是很不公平的。我們的血管中流的是中國人的血,我們的思想,是在黃皮膚、黑眼珠的人們精心創造的制度下成長──我們是純正的中國人──而我們胸中的語言赤裸裸的呈現出來時,會沒有中國色彩?我懷疑!除非,我們把「中國精神」定義得過分狹隘了。從來沒有真正去接觸過古曲,而不才的我居然能迷迷糊糊寫出具中國風味,接近五聲音階的曲子──無題、小村的故事。因此,我堅決的認為,時下年輕人創作的曲子中,不管曲式如何模仿西方,但在內涵上仍然脫不了中國的精神。
必須聲明的是,我們仍在嘗試,嘗試著以西洋音樂的技巧來點綴、充實,以期能將我們與生俱來的民族情感,更貼切的發揚出來。如果,吉他不是中國樂器,那麼,請幫我們用中國的樂器來處理我們的音樂;如果,我們的音樂知識不夠成熟,那麼,請幫我們努力來使它臻完美之境。指導我們,充實我們,讓我們這一腔熱愛民族音樂的情操,得以綻放異彩。
不點誤會我們是不知痛癢,無病呻吟的一代,當我們沉吟著《流浪者的獨白》時,我們緬懷的是海峽那端的鄉土,我們衷心的希望,是在不久的將來,可以帶著我們的思想,唱遍我們的國土。讓祖先們知道,我們並沒有荒廢他們遺下的龐大財產,……最後,我只想說幾句我們這一群年輕人的共同語言:
──讓我們的音樂走向現代──
──讓我們的精神走向中國──
阅读(170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