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54648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8-03-23 10:18:53

 
  整理一堆放在電話小几下的「新書」,有一冊是《傳媒與真相──蘇軾及其周圍士大夫的文學》,乃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宋學研究六人集」裡的一冊,以繁體字排印,看的份外親切。
 
  那是零五年出版的書,一點都不新了。但還是放在電話小几下,視為新書,只因內裡有好些篇章,都很想多看一兩遍,也很想談談──這日本學者內山精也竟然研究起蘇東坡的次韻詩詞、檃括詞以至整個兩宋的檃括詞,真得我心。今天這一篇,就先談談次韻。
 
  次韻這種寫作方式,大抵只有中國詩歌才會有。據內山精也的考據,次韻流行於中唐的白居易、元稹、劉禹錫等人之間,到宋代以降普遍使用。據統計,蘇東坡的次韻詩,幾近八百首,佔了他的詩作總數的三分之一,真讓人咋舌。在這些次韻詩裡,他不但次韻時人詩友的詩,也次韻古人的詩以至自己的詩。

 

  中國文人為甚麼這樣熱衷寫次韻詩呢?內山精也在其論文裡試圖分析了蘇東坡寫大量的「和陶淵明詩」的意圖,他說:「因為次韻手法具有使用原詩韻字的特性,所以讀者在鑒賞次韻詩時,自然會將它與原詩相互比較。如果原詩已經受到當時詩人高度評價,那麼對它進行次韻,可以說同時也就意味著會被拿去跟這樣的詩比較,這就包含了一種危險性:稍有差池,便難免會有損此前已經確立起來的自己的詩名,成為一個無謀的行為……蘇軾有這樣的自信:即便被拿去跟陶淵明原詩比較,仍足供讀者鑒賞。反過來想,蘇軾持續創作『和陶詩』,毋寧說是希望被拿去跟陶詩比較的吧。也就是說,通過『和陶詩』這樣的實際作品,來讓滿天下的人都知道,自己乃是陶淵明的真正理解者……蘇軾應該充分認識到,跟原詩形成對比性纔是次韻的妙處所在。」

 

  內山在「蘇軾次韻詞考」一文裡也說到:「中唐以後及至北宋的詩人,靠次韻這一手法,到底尋求怎樣的效果呢?這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j 遊戲性、比賽性的效果。

       k 對比鮮明化的效果。

       l 社交交情的效果。

對於第三種效果,內山補充說:「表明了對於原詩及其作者的尊重之意……相當程度是包含了社交性的意義。」此外,他還認為在詞中使用次韻,是「從重視聽覺到重視視覺的轉換,換句話說,即詞漸漸脫離樂曲的傾向……或者反過來說,是已經有了這樣的傾向,纔使次韻被導入了詞中的嗎?

 

  筆者很同意,中國文人熱衷次韻詩詞創作,是一種競賽意識在作祟:次韻從來都不容易,但偏向虎山行,讓行家比較一下和作是否輸於原作,以此逞才,既滿足好勝心,也滿足了特強的自信。而有時也真有次韻之作優勝於原作的,蘇東坡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就是好例子!宋代以後,次韻這一形式一直盛行,而像清代秋水軒《賀新郎》詞的一唱百和,簡直蔚為奇觀。

 

  筆者不自量,以前也邯鄲學步的寫過些次韻詩詞,但相信凡愛寫舊詩詞的都不免手癢要次韻一下才覺是個「詩人」或「詞人」吧。

 

  由古及今,不禁要問,今天,有沒有人會拿歌詞來「次韻」一番呢?筆者首先想到的是,而今許多歌詞都是動輒轉韻的,有甚麼好「次」呢?次韻似乎應該「次」一些一韻到底的作品才好玩的。而我相信,真要次韻,次粵語歌詞的韻肯定比次唐詩宋詞的韻來得艱難的!寫到這裡,忽然很想看看如果林夕次《戲劇人生》之韻,又或周耀輝次《明星》之韻,那將會寫出甚麼新詞章來呢?嗯,這種寫法應從未在粵語流行曲裡出現過的!

 

 

 

 

 

 

 
 
 
 
 
 
 
 
 
 
 
 
 
 
 
 
 
 
 
阅读(3966) | 评论(28)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黃志華2008-03-27 08:50:08

-L對次韻看來蠻有興致說的。  

黃志華2008-03-27 08:50:08

-L對次韻看來蠻有興致說的。  

chinaunix网友2008-03-26 20:25:05

背景不同,起点各不相同。另转载雨之网友一帖感性次韵~~~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二)依韵/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三)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四)次韵/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附例]刘景文《奉寄苏内翰》 倦压鳌头靖左鱼,笑寻颖尾为西湖。 二三贤守去非远,天一清风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 苏轼和《次韵刘景文见寄》诗 谁上柬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 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烈士家风字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 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次韵/步韵为和诗的一种方式,此提法似乎更贴切些。 -L.

chinaunix网友2008-03-26 20:25:05

背景不同,起点各不相同。另转载雨之网友一帖感性次韵~~~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二)依韵/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三)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四)次韵/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附例]刘景文《奉寄苏内翰》 倦压鳌头靖左鱼,笑寻颖尾为西湖。 二三贤守去非远,天一清风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 苏轼和《次韵刘景文见寄》诗 谁上柬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 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烈士家风字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 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次韵/步韵为和诗的一种方式,此提法似乎更贴切些。 -L.

chinaunix网友2008-03-26 20:25:05

背景不同,起点各不相同。另转载雨之网友一帖感性次韵~~~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 (二)依韵/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三)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四)次韵/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附例]刘景文《奉寄苏内翰》 倦压鳌头靖左鱼,笑寻颖尾为西湖。 二三贤守去非远,天一清风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 苏轼和《次韵刘景文见寄》诗 谁上柬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 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烈士家风字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 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次韵/步韵为和诗的一种方式,此提法似乎更贴切些。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