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8-03-23 10:18:53
中國文人為甚麼這樣熱衷寫次韻詩呢?內山精也在其論文裡試圖分析了蘇東坡寫大量的「和陶淵明詩」的意圖,他說:「因為次韻手法具有使用原詩韻字的特性,所以讀者在鑒賞次韻詩時,自然會將它與原詩相互比較。如果原詩已經受到當時詩人高度評價,那麼對它進行次韻,可以說同時也就意味著會被拿去跟這樣的詩比較,這就包含了一種危險性:稍有差池,便難免會有損此前已經確立起來的自己的詩名,成為一個無謀的行為……蘇軾有這樣的自信:即便被拿去跟陶淵明原詩比較,仍足供讀者鑒賞。反過來想,蘇軾持續創作『和陶詩』,毋寧說是希望被拿去跟陶詩比較的吧。也就是說,通過『和陶詩』這樣的實際作品,來讓滿天下的人都知道,自己乃是陶淵明的真正理解者……蘇軾應該充分認識到,跟原詩形成對比性纔是次韻的妙處所在。」
內山在「蘇軾次韻詞考」一文裡也說到:「中唐以後及至北宋的詩人,靠次韻這一手法,到底尋求怎樣的效果呢?這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j 遊戲性、比賽性的效果。
k 對比鮮明化的效果。
l 社交交情的效果。」
對於第三種效果,內山補充說:「表明了對於原詩及其作者的尊重之意……相當程度是包含了社交性的意義。」此外,他還認為在詞中使用次韻,是「從重視聽覺到重視視覺的轉換,換句話說,即詞漸漸脫離樂曲的傾向……或者反過來說,是已經有了這樣的傾向,纔使次韻被導入了詞中的嗎?」
筆者很同意,中國文人熱衷次韻詩詞創作,是一種競賽意識在作祟:次韻從來都不容易,但偏向虎山行,讓行家比較一下和作是否輸於原作,以此逞才,既滿足好勝心,也滿足了特強的自信。而有時也真有次韻之作優勝於原作的,蘇東坡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就是好例子!宋代以後,次韻這一形式一直盛行,而像清代秋水軒《賀新郎》詞的一唱百和,簡直蔚為奇觀。
筆者不自量,以前也邯鄲學步的寫過些次韻詩詞,但相信凡愛寫舊詩詞的都不免手癢要次韻一下才覺是個「詩人」或「詞人」吧。
由古及今,不禁要問,今天,有沒有人會拿歌詞來「次韻」一番呢?筆者首先想到的是,而今許多歌詞都是動輒轉韻的,有甚麼好「次」呢?次韻似乎應該「次」一些一韻到底的作品才好玩的。而我相信,真要次韻,次粵語歌詞的韻肯定比次唐詩宋詞的韻來得艱難的!寫到這裡,忽然很想看看如果林夕次《戲劇人生》之韻,又或周耀輝次《明星》之韻,那將會寫出甚麼新詞章來呢?嗯,這種寫法應從未在粵語流行曲裡出現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