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8-02-15 09:22:43
按John Storey這樣說,阿多諾在〈論流行音樂〉裡的重要論點,都無一成立了,文章看來形同廢物。但第一節中所列的九個論點,還是很好啟蒙,引導我們思索音樂文化中各種現象。
這裡先談談有關第一節第七、第八點的看法。
阿多諾看來確認了音樂是應該專心致志去聆賞的,所以他很介意「並不需要全神貫注」的流行音樂「娛樂」,要猛烈批評之。
這讓筆者想起自己在廿多年前從事流行音樂評論以來,使用的一種聽音樂方式:先是不專注地去聽某張唱片很多次,聽的時候真是漫不經心的,常常是同時做着這樣那樣的工作,然後,待到要評介這張唱片的歌曲時,才專注地去聽。這方法,可以讓我特別留意到哪些歌調在先前不留神聽的時候便已很有印象的,也可以讓我感受到有個別作品初聽沒有甚麼感覺,但越聽越覺動人。
所以要採用這種方法,最初的想法是,人們聽電台、電視台的歌曲廣播,很多時候也不是專心聽的,我是要模擬這種方式,以期接近大眾接受流行音樂的經驗。
然後也發覺,聆聽嚴肅的音樂,亦常常可以採用相似的方式:先不留神地去聽很多回,到腦海裡有一定的印象,再去專注的聆賞,這樣對作品的感受會特別深。事實上,有好些現代嚴肅音樂作品,在「不留神地去聽」的階段,無論聽多少次,腦裡印象都全無,這種音樂,我已可肯定不是甚麼出色或值得存世的作品!
事實上,聆聽音樂,絕對難以由始至終保持專注的,即使正襟危坐的坐在音樂廳裡聽古典音樂,誰敢說自己聽的時候沒有分心分神的一刻?海頓的那部《驚愕》交響曲,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吧!要不是當時貴族們聽音樂常常聽到打瞌睡,海頓也不會寫出這首帶點惡作劇的作品了。在音樂廳裡如是,聽唱片同樣也是難保持專注的10。真要專注地賞玩音樂,絕對不是聆聽,而是親自拿起樂器去玩奏!
所以,對於音樂生活方式的批判,筆者自己常常強調,不管喜歡古典還是流行,只是聽是不夠的,應更多地去玩奏。那樣才能更接近音樂更理解音樂文化。而這樣,便回歸到傳統中國音樂的「自娛性質」了!
然而,不得不多說一下,時下的中國音樂,老早變得「功利」與「建築化」,青少年學樂器要考級,而且只學懂按譜奏,不敢妄動樂譜裡的每一個音。這跟傳統帶有強烈「自娛性質」與「書法屬性」的中國音樂根本已是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