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003857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8-02-06 09:35:07

 
  整理區琦前輩的遺文,看到他最後一篇注有發表日期(是1961627)的文章,談的是著名的曲子《妝台秋思》,始省悟這首因粵劇《帝女花.香夭》而馳名天下的曲子,原來已有五十一年的「歷史」了。前輩在文中談到當時廣東音樂的流行周期,也談到《妝台秋思》這曲子的種種,頗有意思,先恭錄全文,再寫點讀後感。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可以發覺到此地的廣東音樂有一個有趣的規律:在眾多的樂曲中,某闋樂曲,無論在廣播節目上、演奏場合上,或粵曲歌唱曲中,能夠在四年之間,一直保持着風行的話,它的基礎便奠定,成為粵樂樂壇的成功樂曲,永久傳名。我們可以循着時間追溯上去:早四年《思春》最流行,又早四年,《禪院鐘聲》為眾曲之冠,再推上四年,卻是《流水行雲》的天下,如今,這幾闋樂曲都躋於名曲之列了。當然,在每個四年中,不會只得一闋樂曲流行,好幾闋並行而不悖也是理所當然。
 
  這是一個當前的實例:自從一九五七年《妝台秋思》這闋樂曲「問世」以後,便風靡一時,至今猶勁,街頭巷尾無日無之。即如新近成立的「南國」粵劇團在本月十三晚作首次演出,他把《妝台秋思》列為第一個演出節目,可知它在目前是怎樣的「吃得開」了。

 

  《妝台秋思》之所以能成為一闋受人歡迎的樂曲,是有一定的因素的。有人認為它的曲調幽怨,所以受人歡迎。殊不知曲調幽怨與受人歡迎是兩回事,絕無關係的。《妝台秋思》無疑是闋幽怨的樂曲;但幽怨的樂曲未必能成為一闋受人歡迎的成功樂曲。我覺到往往當電台播唱《妝台秋思》的時候,左鄰右里的小孩子們跟着便哼起來,這樣,難道你敢說他們少小的心坎裡也藏有成人們的哀傷與幽怨,因而聽樂曲而起共鳴嗎?此無他,《妝台秋思》之成為名曲,正由於它蘊藏着這樣一股神奇的音樂感染力罷了。

 

  樂曲給人的第一個印象,是箏聲、簫聲、鼓聲三者混成的一個美妙的整體。箏聲的清越、簫聲的引人入勝,固然都是出色的地方,而鼓點的一敲一敲間,尤令你心焉神往。鼓運用在《妝台秋思》中,編曲人的本意是藉着音厚聲沉的鼓,烘托出各件聲色輕清的樂器及增加感人的氣氛,而鼓點敲起來疏密有序,伴着樂曲的旋律進行,起着如我們在閱讀一篇文章作品時其中的「句」、「逗」的節奏作用,有其着意的佈置的。用鼓作伴奏,在目前很常見。無疑鼓能給一闋樂曲增加氣氛與產生節奏感,但不計及甚麼情緒的樂曲該用哪一種音色、音高的鼓,以及該用哪種節奏的鼓點,胡來一頓,結果,適得其反,甚而把一闋樂曲原有的情趣美感破壞無遺,用鼓不如無鼓了。如某電台經常演奏的一個廣東音樂節目,就犯了把鼓亂用亂敲的毛病,是很可惜的。

 

  即使《妝台秋思》在今天已經成為一闋千千百百人們所歡迎的樂曲,如果還它「本來面目」的話,恐怕在一百人中也難找出一兩位知音者。原來它和粵樂名曲《昭君怨》、《思春》兩者同屬南派琵琶古譜《塞上曲》其中的組成部份(載於清代李芳園編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內)。本來的《妝台秋思》曲調樸素,平淡無奇,不會適合一般人的口味。唐滌生是位喜歡把我國古劇古曲改編以發揚傳統藝術的編劇家,例如唐代琵琶大曲《春江花月夜》就曾運用於粵劇《紫釵記》中,收得十分美滿的效果。另一闋歷史劇《帝女花》,唐採用《妝台秋思》作尾場「香夭」的插曲譜子,此劇公演後,一身塵土的《妝台秋思》,就活色生香的成為一闋最流行的粵樂樂曲,響徹太平山下。

 

  《妝台秋思》的成功,清楚地告訴我們,發展廣東音樂,除了創作外,還有一條廣闊的道路可走,就是改編。但不要把這事情看輕。其實把一件前人心血結晶作品,經過剔磨潤飾,恢復過來,甚或青出於藍,所下的工夫,有時比「創作」還要吃力呢!

 

  廣東音樂是上世紀中期香港的「流行音樂」,從區前輩此文可知當時一首作品的流行周期是四年,比起現在的流行音樂的流行周期通常只有幾星期至幾個月,真是天淵之別。從區前輩文中,也可見到當時《妝台秋思》流行的程度是何等厲害。可惜,現在廣東音樂與粵劇粵曲的影響力都變得非常疲弱,再難有這樣的風光。這應該怪西方文化殖民與霸權無孔不入把亞洲所有本土文化葬送,還是怪國人自甘崇洋,在流行文化的領域裡不遺餘力的去本土化去傳統化?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常常都說唐滌生不諳樂理,《妝台秋思》改編之功,大抵不應屬於他的,而應該是屬於他的好拍檔王粵生的。事實上,《帝女花.香夭》裡的《妝台秋思》曲調,跟原來《塞上曲》裡的《妝台秋思》比較一下,是有很多的不同的,比方說新版本裡就多了引子,又尤其是後半段,改動的幅度就更大。筆者覺得,王氏改編這一曲的手法,是很值得我們研究學習的。

 

 

 

 

 

 

 
 
 
 
 
 
 
 
 
 
 
 
 
 
 
 
 
 
 
 
阅读(3607) | 评论(21) | 转发(0) |
0

上一篇:龜為何變成王八?

下一篇:鼠年春聯兒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黃志華2008-02-07 10:11:46

謝謝-L和Seefried二位,也祝你們新年快樂,諸事如意!  

黃志華2008-02-07 10:11:46

謝謝-L和Seefried二位,也祝你們新年快樂,諸事如意!  

黃志華2008-02-07 10:11:46

謝謝-L和Seefried二位,也祝你們新年快樂,諸事如意!  

黃志華2008-02-07 10:11:46

謝謝-L和Seefried二位,也祝你們新年快樂,諸事如意!  

黃志華2008-02-07 10:11:46

謝謝-L和Seefried二位,也祝你們新年快樂,諸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