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學習甚麼,筆者的習慣總是像蜜蜂採百花之蜜般,努力採百家之所長。記起當年學填寫歌詞,便是如此。那時香港粵語歌振興了幾年,年輕人醉心填粵語歌詞的真不少,有求就有供,當時提供「教材」的地方可不少,只是都沒有結集成書而已。對這些「教材」,筆者真是能接觸的都幾乎接觸過。
比如鄭國江當年在電台主持《榨汁機》,雖然知道得很遲,卻也有聽過最後的一兩輯的。盧國沾在他自己搞的《歌星與歌》雜誌裡談填詞之道,就真是一期都沒有遺漏。其後,看《唱片騎師週報》,那簡直就是「填詞愛好者周報」,羅鏘鳴主編的「周慕瑜之頁」,常為讀者分析作品,「樂田筆耕」先後有鄭國江、詹惠風、卡龍、韋然、潘偉源等填詞好手寫文章,而潘偉源在該刊還曾以袁子彈、吳子贊等筆名寫過《無聲勝有聲》、《雙子星座》、《詞人入門法則》等專欄,談論填詞的要點與現成歌詞作品裡的種種得失,可謂獲益良多,不過,那《詞人入門法則》其實不是教人填詞的,而是借題發揮,訴說填詞人在唱片業裡的種種苦況。再思索一下,韋然也偶然會在該刊以特稿形式寫些填詞心得,比如說有關「data bank」的概念。嗯,差點忘記了,當時在《唱片騎師週報》還設有香港業餘填詞人協會會員的發表園地哩!其實,更多的「教材」是來自各專業詞人的文章或有關他們的訪問,如黃霑、鄭國江、林振強等等,要不能像蜜蜂般勤快,真採不了這麼多。
很不解為何當年的「求」這樣「渴」,卻竟無一本談填詞的書面世!當時,我記得為了多懂一點,連台灣出版的,談國語歌曲歌詞寫作的書都買回來看,希望能有可以借鑒之處。
後來,盧國沾跟我商量,想合作出版一本談粵語填詞技術的書。對我而言,是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如何下手?當然是先把多年來所採的「百花之蜜」混和,然後重釀。現在打開那本《話說填詞》,我還記得「不懂簡譜怎麼辦」一節是參考幾本內地的簡譜入門而寫成的,頁88至頁96的那種分析詞曲配合的方式,是借鑒自盧國沾在《歌星與歌》雜誌裡所用的方法,而有一兩個用以說明詞曲配合的曲例子如《煙外曉雲輕》、《佛山贊先生》,也清楚記得是採自潘偉源的《無聲勝有聲》的專欄的,但已忘了出處的就更多了。
我想,無論是甚麼年代,不管有書無書,到處留心皆學問,肯留心,學問就會在你眼前!
阅读(2721) | 评论(7)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