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55493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8-01-16 08:52:06

 
  去年十二月八日,嶺南大學舉行了一個「華語流行音樂再想像」研討會,採取的是對談的方式,出席的香港流行音樂業界人士有周耀輝、黃耀明、許懷欣、商台DJ蔡冕麗、獨立音樂人The Pancakes,而學院代表則有馮應謙教授和劉長江教授。
 
  研討會原先擬定的一些議題,諸如「所謂『中國市場』,到底有多大,聽眾又是誰?「中華性」又如何在音樂製作、填詞、宣傳與公開演出的過程中被再想像?」「在現時的華語樂壇狀況中,音樂人有甚麼專業上與個人的優先考慮?他們對於未來又有甚麼新視野?」在研討會的對談裡其實都很少談到,更常見的是沒有焦點的各自表述,但其中是帶出了不少值得深思的事情的。
 
  像Pancakes和黃耀明都先後表示,他們最初都很抗拒歌曲用粵語演唱,感到肉麻,其後才減低這種抗拒感。黃耀明亦表示,所以他不想唱自己寫的詞,寧唱他人寫的,覺得效果會優雅些。
 
  其次,黃耀明承認,他是個完全擁抱西方音樂的人,自小在殖民音樂世界裡長大,音樂根源裡沒有中國的東西。

 

  然後是有關「中國性」的討論,所以大家忽然都關注到華語流行音樂的「中國性」,一大原因是「中國性」曾經在港台的流行歌曲裡長期缺席,以前,人們大抵不會關注《啼笑姻緣》、《雙星情歌》、《青青河邊草》有沒有「中國性」,它們根本就「中國性」具足的。

 

  還有就是歌詞問題,周耀輝說他是填詞的,由於音樂先面世,歌詞能否注入「中國性」就很受音樂制肘,而Pancakes則謂如果粵語歌先寫歌詞很易就會弄出像夏金城那種調調兒。

 

  在對談會裡,這些現象都只是帶出了,並沒有多談,也沒有結論。筆者試在本文稍作深入的探究,期望拋磚引玉,帶出更多的關注與討論。

 

  上述四個現象,有些其實是互相關連的。比方說感到用粵語唱的歌很「肉麻」、「核突」,多多少少都跟殖民歷史有關。甚至我們現在的粵語歌詞,都是用國語寫的,而不是用口頭的粵語方言寫的。學者都說粵語是古漢語的化石,但我們是這樣難以直面用粵語方言唱的歌曲,一碰上就要唾棄之,這算不算是殖民統治者的成功,以至是南來富豪、文人vs本地草根而生的北方語言霸權日積月累的必然結果?這方面,筆者常常以閩南歌對照,閩南歌詞很少不是用閩南方言寫而竟用國語書面語寫的吧?

 

  黃耀明說他的音樂根源裡沒有中國的東西,把這一點擴闊來看,許冠傑、顧嘉煇的那一代,其音樂根源裡肯定還有中國的東西,然後,越年輕的一代,音樂根源裡能有的中國東西就越少了。只因為,整個香港都不斷洋化現代化,音樂裡的中國元素不斷地被擠到邊緣。許冠傑的父親是百份百的粵曲迷,許冠傑即使如何一心向貓王,從小耳濡目染,還是不自覺的繼承了一些中國元素,但到許懷欣的一代,成長歲月裡則已沒有這種「中國音樂生活環境」了!

 

  也因此,現今的香港流行音樂,現代化洋化都是理所當然的,忽然要談甚麼「中國性」,反而有些不知所措。

 

  黃耀明想起他當年的《石頭記》,是因應一個舞台劇的需要而寫的(想想而今的很多以古代中國為背景的電視劇的主題曲插曲,音樂裡的「中國性」幾乎闕如,是不是有點荒謬?),沒有刻意去做「中國性」的東西。當然,香港的中國音樂雖然相對來說都被擠在邊緣,但只要身在香港,不管你如何崇洋,還是多多少少悄悄受到薰陶而不自知,所以當需要忽然「中國」,還是可以像《石頭記》般弄得似模似樣。

 

  其實,際此全球化的大氣候裡,常聽的一句老話是越是民族性地方性的就越能走向世界,這一點,《阿姐鼓》、女子十二樂坊、刀郎都算是值得注意的例子吧。但香港流行曲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又該如何體現?還是我們首先要打碎過去的枷鎖,比如能理直氣壯的以粵語方言洪量地高唱?

 

  筆者對香港早期的粵語流行曲歷史算是比較熟悉,那一代的創作人如盧家熾、胡文森、王粵生、龐秋華,他們的音樂根源深深根植在粵曲的音樂土壤裡,卻又都曾經大膽嘗試寫流行模式的旋律,無奈只為「timing」問題,他們的「中國性」流行音樂實驗都得不到應有的關注與肯定,落得長埋歷史裡。而今「中國性」忽然成為迫切的課題,但當代的香港音樂創作人已幾乎無根!變成另一個「timing」問題。

 

  最後還要說說周耀輝和Pancakes說到的歌詞問題,先詞後曲是否就一定只能弄出像夏金城的那類歌曲,沒有別的面貌?那最好先看看《鐵塔凌雲》,正是許冠文先寫詞,再由許冠傑譜曲的。請問這《鐵塔凌雲》「夏金城」嗎?

 

  香港流行歌曲創作,要打破的諸種枷鎖,那已橫行了三十多年,認為先詞後曲不可行的頑固觀念,肯定也是其一。筆者深信,只要「填詞人」肯努力探索先寫歌詞時應注意的聲韻安排,敢於走新的路子,出來的作品一定可以讓音樂人譜出優美的曲調而遠離「夏金城」的那種歌曲面貌的。再說,先把詞寫出來再去譜曲,歌曲的「中國性」與「地方性」很可能會強很多。但這方面最大的障礙會是習慣勢力,包括填詞人自己的意願──先寫詞卻要處處留意聲韻安排,難度其實跟填詞相若,而作曲人都慣了先寫曲,忽然要據詞譜曲,如何能接受?

 

 

 

註:本文昨天在《信報》發表。

 

 

 
 
 
 
 
 
 
 
 
 
 
 
 
 
 
 
阅读(3648) | 评论(14)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chinaunix网友2008-01-16 21:41:40

為老師寫出這篇文章鼓一下掌先! 所謂之久聞蘭麝。不知其香,當「中華性」不成問題的時候,人們覺得這還很好;又所謂物以稀為貴,當「中華性」稀缺的時候,就是將其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了。真是可嘆呀。 所謂的「女子十二樂坊」,實際也有點兒戲,謂之穿著中裝的西洋樂亦不為過。正統的中國音樂包裝不出去,只好搞這種西洋化國樂,跑出國門,騙騙日本人的錢,又是一個可嘆的。 關於詞曲創作的問題,在這小小一個論壇上一下子難以道盡,以後有機會再說了。

chinaunix网友2008-01-16 21:41:40

為老師寫出這篇文章鼓一下掌先! 所謂之久聞蘭麝。不知其香,當「中華性」不成問題的時候,人們覺得這還很好;又所謂物以稀為貴,當「中華性」稀缺的時候,就是將其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了。真是可嘆呀。 所謂的「女子十二樂坊」,實際也有點兒戲,謂之穿著中裝的西洋樂亦不為過。正統的中國音樂包裝不出去,只好搞這種西洋化國樂,跑出國門,騙騙日本人的錢,又是一個可嘆的。 關於詞曲創作的問題,在這小小一個論壇上一下子難以道盡,以後有機會再說了。

chinaunix网友2008-01-16 12:30:22

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国人,都不喜欢当下的香港流行音乐。 为什么顾嘉辉等前辈的音乐会那么受落,我个人觉得是音乐里的中国元素比较多,使用的乐器都是很“中国”的。但当下的时尚音乐已经不容许这些乐器发挥它的作用了。 很奇怪,香港的劲歌颁奖会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会,看上去很热闹,但是影响力却越来越少了。起码30岁以上的人不喜欢。以前黄沾、卢国沾老师、郑国江老师的作品都占了很多,今时今日,林夕的作品已经占了各类颁奖会的大多数,可以说是林夕作品专场了。我们一方面评价乐坛的衰退,一方面又高度评价林夕,总觉得这是香港流行音乐的怪胎。

chinaunix网友2008-01-16 12:30:22

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国人,都不喜欢当下的香港流行音乐。 为什么顾嘉辉等前辈的音乐会那么受落,我个人觉得是音乐里的中国元素比较多,使用的乐器都是很“中国”的。但当下的时尚音乐已经不容许这些乐器发挥它的作用了。 很奇怪,香港的劲歌颁奖会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会,看上去很热闹,但是影响力却越来越少了。起码30岁以上的人不喜欢。以前黄沾、卢国沾老师、郑国江老师的作品都占了很多,今时今日,林夕的作品已经占了各类颁奖会的大多数,可以说是林夕作品专场了。我们一方面评价乐坛的衰退,一方面又高度评价林夕,总觉得这是香港流行音乐的怪胎。

chinaunix网友2008-01-16 12:30:22

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国人,都不喜欢当下的香港流行音乐。 为什么顾嘉辉等前辈的音乐会那么受落,我个人觉得是音乐里的中国元素比较多,使用的乐器都是很“中国”的。但当下的时尚音乐已经不容许这些乐器发挥它的作用了。 很奇怪,香港的劲歌颁奖会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会,看上去很热闹,但是影响力却越来越少了。起码30岁以上的人不喜欢。以前黄沾、卢国沾老师、郑国江老师的作品都占了很多,今时今日,林夕的作品已经占了各类颁奖会的大多数,可以说是林夕作品专场了。我们一方面评价乐坛的衰退,一方面又高度评价林夕,总觉得这是香港流行音乐的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