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52181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07-11-25 09:28:43

 
 
 
 
第六時段(83-89年) 偶像當道與樂隊成潮

 

第一節 詠麟歌聲處處聞與華星雙寶

 

  一九八三年是香港流行樂壇發展的另一個分水嶺,這一年,紅磡的香港體育館啟用,開啟了流行歌手一場演唱會可以有近萬人同時欣賞的新觀賞模式,往後,歌手在這裡比賽場數,成了一個刺激的「遊戲」。同年,不少大牌歌星都跳槽執位,包括徐小鳳、林子祥、羅文、許冠傑以至關正傑,唱片公司眼見及此,只好積極去捧公司內的二線歌手上位,比方說寶麗金便在這段期間把目標投放在譚詠麟身上。也是這一年,羅文、甄妮合作的電視劇集《射雕英雄傳》歌曲大碟,亦成了電視歌在香港流行樂壇的夕陽斜暉。

 

  我們當然不會忘記,到翌年,譚詠麟便走到了他歌唱事業的巔峰!他這一年怎樣當紅?也許我們看看這一年他在無綫的勁歌金曲頒獎禮的超亮光芒便可窺一二。這一年,四十首的候選歌曲,譚詠麟個人便佔去了十首,最後,十大勁歌金曲名單揭曉,譚個人獨佔三首,分別是《幻影》、《愛的根源》、《愛在深秋》。此外,他還獲選為八四年度最受歡迎男歌星,也憑八四年推出的《愛的根源》大碟奪得該年度的唱片銷量冠軍的金獎。

 

  事實上,這一年傳媒無時無刻不在說譚詠麟,他的歌更是無處不在。總之看看到的,耳聽到的,都離不開譚詠麟。但有亮就有瑜,華星雙寶梅艷芳和張國榮亦趕上新偶像世代。

 

  梅艷芳其實早在參加新秀歌唱比賽之前便已行走「江湖」十多年,演唱經驗異常豐富,就只是欠包裝,經過華星悉心的形象改造,以百變的姿態出現,可以是成熟獨立的《蔓珠莎華》,可以是反叛的《壞女孩》……讓人們對她的印象大大改觀!

 

  華星的另一皇牌張國榮,其實也是通過形象包裝而終於打開市場。猶記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初,張國榮的歌唱事業一直停滯,甚至登台時曾被柴台。一九八三年他轉投華星後,得到專家為之改造形象,於是張國榮由脂粉味一變而成不羈、感性、憂鬱的白馬王子形象,在一九八四年,他的一首《Monica》火熱地流行起來,而由這時起,他亦登上天皇巨星的地位。

 

  可是,不管是譚詠麟、梅艷芳還是張國榮,這幾位新崛起的偶像,唱的主要還是改編歌曲,日語的、韓語的、英語的,甚至其人的形象包裝,亦是借鑑日本或歐美的經驗。所以,人是唱粵語的,但說到音樂文化與形象,說到底還是受着外來文化衝擊,只是由表層轉進深層而已。

 

 

第二節 自白歌潮、情慾歌潮與合唱潮

 

  在八十年代轉入後期的時候,香港流行樂壇也冒起了幾次大潮小潮,小潮流之一如「自白歌潮」,可追溯至八五年初,徐小鳳在無線的頒獎禮上首唱《順流逆流》,得到樂迷的熱烈反應,翌年在同一頒獎禮上,羅文亦首唱同類歌曲《幾許風雨》,同樣便立刻備受注目,而《幾許風雨》也讓當時尚屬新晉的女填詞人小美聲名鵲起,圈中更有不少人請她填如《幾許風雨》模式的歌手自傳(白)歌詞。除了《幾許風雨》,八六年由小美填詞的歌手自傳(白)歌詞至少就有譚詠麟的《無言感激》、關菊英的《一串問號》及張國榮的《有誰共鳴》三首。

 

  另一個小潮流是情慾歌潮,一九八五年尾至八六年初期間,本地的粵語流行樂壇曾湧出一批被不少人認為意識不良的歌詞,例如梅艷芳的《壞女孩》、陳秀雯的《震盪》、葉德嫻的《我要》、鎮鎮濤的《淚之旅》等等,由此亦掀起了一場爭議。這場爭議辯論持續了個多月,甚至電視台也組織了公開播放的簡短座談,找來作曲人黎小田、填詞人林敏驄、黎彼得、歌星麥潔文討論有關情慾歌潮的問題。不過人們都看得出這個座談是處處為情慾歌曲辯護。這一場爭議期間,電台方面也採取了一些行動,就是港台和商台都主動決定禁止該台播音員播放《壞女孩》。

 

  還有一個小潮流則是大合唱的潮流,首先是八五年年尾,由台灣六十位歌手大合唱的一首《明天會更好》,亦成功的登陸香港,國語歌又一次回流了。而自這《明天會更好》合唱歌曲紅起來後,本港亦忽地熱衷炮製合唱歌曲,如由華納群星合唱的《百年寄望》,羅文帶領幾個新進歌手合唱的《浪淘沙》,甄妮帶領後輩合唱的《幾個風雨天》,由香港電台主催的群星大合唱《和平之歌》等等。都是歌聲雄壯,氣勢磅礡!這風潮甚至延展至一九八七年尾,仍是餘音不絕,這時有寶麗金群星合唱的《晚情》,以及無綫為慶祝二十周年台慶而聚集了三十八位歌手合唱的《地球大合唱》。

 

  或者可以說,這短短的一年間,是香港粵語流行樂壇多年來陽剛氣最盛的時刻!當然,要是看看這段時間的世界大環境,則一九八四年,英國數十位當紅藝人合唱了《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灌成單曲唱片義賣,將收益援助非洲飢民。在一九八五年初,美國有四十五位流行音樂巨星合唱了《We Are the World》,同年的夏天,這些巨星為非洲災民舉行了大型義演,分在英美兩地接力作十多小時的演出,演出時當然不忘合唱《We Are the World》。《明天會更好》大抵是受此影響而產生的。事實上,甚至在內地,亦受到感染,在一九八六年,發起了一百位歌手合唱了《讓世界充滿愛》,並成為啟動中國流行音樂開展的重要里程碑!

 

  話說回來,由於《明天會更好》在香港非常流行,於是台灣歌手也乘此機會來香港探路又或亮相做宣傳。比如說,八六年尖沙咀開心廣場開幕,就曾有大群台灣歌手亮相。細數一下,這段時間來過香港探路的台灣歌手就有陳淑樺、娃娃、李宗盛、李壽全、張清芳、紀宏仁、文章、吳大衛等等,可惜幾乎全部無功而回。

 

 

第三節 樂隊潮

 

  堪稱八十年代後期香港樂壇的巨潮的,肯定是樂隊潮流。早在一九八五年,香港的流行音樂圈開始感到樂隊復甦(相對於六十年代而言),並在音樂報刊以至眾人口頭談著。不過,這樣談著談著,卻又像是自我驗證預言而終演成真。或者像當時的樂評人所言,是流行音樂工業企圖催生新的市場的佈置。

 

  其實,八五年的時候,打先鋒推出唱片的有「Lady Diana」、「小島」、「蟬」、「黑鳥」,其中前者是小型唱片公司的出品,後二者是自資的。恰巧這一年,鼓勵樂隊參與的嘉士伯流行音樂節首次舉行,讓人們更感到樂隊潮確在復甦。而到八六年,「樂隊潮再現」的說法更熱烈,而大唱片公司亦開始簽樂隊或組合以配合這個新形勢。於是,在一九八六年,便有更多的樂隊組合推出唱片,如達明一派、太極、Beyond、凡風、浮世繪、Raidas等等,儼然成為浩浩蕩蕩的巨大浪潮。

 

  這次樂隊潮流,公開推出過唱片的樂隊組合還真不少,可是,很多樂隊組合很快就拆夥,也有些由於唱片滯銷,也再沒有推出第二張唱片的機會了。真能站穩在樂壇的,只有Beyond、太極、達明一派及Blue Jeans(後來稱為「藍戰士」)等寥寥幾隊。

 

  樂隊潮雖然最終還是唱片工業的一盤經過計算生意,但畢竟還是帶給我們一點比較異於粵語流行曲主流的元素,比方說,多了許多非情歌歌詞,為樂壇帶來了一批填詞新血如林夕、陳少琪、因葵,只是當時他們大部份都屬有待磨練。

 

 
 
 
 
 
 
 
 
 
 
 
 
 
 
 
 
 
 
 
阅读(385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