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11-16 08:47:53
看林敏驄這樣說得頭頭是道,只是,愛遊戲人間的他,往往實踐與言論不一致,寫了許多他自己所說的第二類和第三類作品。譬如,早期,他寫給彭健新的一首勵志歌《聲音》:
騎著白馬夜靜踏上黑色街道,漆黑四邊分布仿似靜臥著去路,
夜幕下我默默劃破小小通道,點起火把找到路途上獨特記號,
聲音聲音似在問我心可知道,知否知否努力是必需經過,
每一大的掙扎,也告訴我知,沒有苦,所得到,沒有好。
迎面來到路上遇見一班班細路,講我知書中好處多到不勝數,
大廈、遊艇、飛機、大炮一一可製造,只需畀心機自然得到羡慕。
小小嘴巴似在問我知不知道,知否知否努力是必需經過,
每一大的掙扎,也告訴我知,沒吃苦,所得到,沒有好。沒有山,跑不上,攀不高。
《聲音》 林逸菁 主唱:彭健新
林敏驄在這《聲音》中,似是企圖擺脫一般勵志歌的模式,用字力求新鮮,如不說漆黑街道,而是「黑色街道」,又將「漆黑」寫成可「分布」之物。只是,他擺脫一般勵志歌模式後,卻無力去建築詞的結構,筆觸過處,盡是突兀而來,無故而去的意象,全不見有起承轉合的鋪排。
這詞首段寫主人公黑夜騎着白馬,點起火把找到獨特記號,但這記號是甚麼,歌詞再沒有交代,而且這記號一閃而逝,在詞中根本沒有作用。
忽然又來了一些「聲音」,從何而來,不得而知?(不會是鬼吧?)又為甚麼要問詞的主角「知否努力是必需經過」,也是很費解的,只覺得是詞人要問便問,沒得解釋。
其實整首《聲音》的歌詞便是如此,意象要來便來,要去便去,毫無邏輯,毫無鋪排的。而像《聲音》這類作品,八三年後他越寫越多,不但篇章結構散亂,文字結構也日趨離奇古怪,以至有些專欄作家譏為「中文零蛋的填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