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篇文字是《成報》的「談歌說樂」專欄裡的舊文,估計發表的年份是一九八七年。不重看,也早忘了潘源良曾有這樣的妙事。
某填詞比賽在賽前請了潘源良去作一個填詞講座,旨在提高參賽者的興趣,掌握多一點填詞技巧。我一位發燒填詞的朋友聽罷回來,卻大嚷「冇料到」。原來,潘源良在講座中,只是把他在某音樂雜誌上寫的兩輯詞話宣讀一次,然後就請觀眾提問,可是無論觀眾怎樣提問,他還是沒有說及半點具體的填詞技巧問題,只是強調,他不會教別人填詞。
我相信,潘源良不是不會教,而是他不想談一些太基本的技術性問題,因為這些技術問題,如協音、分句等,只要經過一番努力,都可以掌握得到,期間可能根本不需別人的指點。反而,更高一層次的問題:如同一題材,為甚麼有人寫得如此吸引人,如此動人,而另一些人寫來是如此的平庸乏味呢?這卻往往不是肯努力便成的,還要有一定的修養和悟性。到了這個層次,具體的論說可能會越說越糊塗,有悟性者,反而可從兩三句富於啟發的詞句中得到竅訣,立刻升堂入室。
潘源良的兩輯詞話,作用也大抵如此,望給有悟性者一個好的啟發。事實上,光這兩輯詞話,已大大的「有料到」(對有悟性者來說),有點似禪宗。
阅读(2151)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