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四年的《成報》「歌與樂」專欄裡,發表了一篇「空中論《笑容》」,也就是在電台談譚詠麟的唱片《夢幻的笑容》之後所寫的一點感想,文章如下:
筆者現今基本上是不聽電台,不看電視的,把電子傳媒的音樂聲浪完全避開,以求自己有較獨立的音樂觸覺。
早些時,商台某節目卻邀筆者前往參與一個環節:與阿倫的唱片監製黃祖輝、兩位標準阿倫歌迷一起談阿倫的新唱片《夢幻的笑容》。
對此,筆者是欣然應約的,事實上,雖是避開電子傳媒,但卻不是一點都不碰,偶然也應該介入一下,不致太隔膜。
經過此次「空中論《笑容》」後,覺得此環節的構思還不錯,讓樂評人、唱片監製和標準歌迷一起討論同一張唱片,各抒己見,應可避免太一面倒的意見。
然而筆者始終覺得,在空中(咪前)論唱片,往往失諸熟慮深思(不能停下來不說話太久嘛),往往只能憑本能,一生功力的反應,且像「責任全在中方──英方」式的語誤定必難以避免,甚至可能更嚴重,說到興高采烈,於是在說第十句話時竟否定了自己第一句話也完全不覺察。
再者,面對面談論,筆者往往會變得客氣,大致是怕當面傷了和氣大家難下台,而我相信,絕大部份電台的音樂節目的議論式環節,亦不免為「客氣」所局限,縱有批評都很留餘地,結果便是不痛不癢,只比「今天天氣哈哈哈」好一點點。
因此,我還是喜歡筆鋒多於舌劍,根本自己反應極慢,再加點緊張就更把本來還記得的觀點抖落,急切間腦海茫茫找不回來,好失敗。用文字表達,畢竟可以從容構思,慢慢修正,寫不好可以從頭寫過才交出去。
是次「空中論《笑容》」也非全無收穫,聽到阿倫的標準歌迷說接受不了《美女與野獸》的風格,又說阿倫還是唱冧歌最能發揮,就頓然明白,想擴闊歌迷的「聽野」何等難!
阅读(2125)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