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西音樂在節拍體系上本質極不同,所以,即使五線譜是現時世界上最科學的記譜法,但由於是產生自西方的,節拍強弱關係出自西方節拍體系之需要而設計的,故此,應用到中國音樂中,就產生許多矛盾。
尤其不幸的是我們的音樂家把五線譜(包括簡譜)搬過來用的時候,連其強拍、弱拍關係也照搬不誤,這些,在某些歌曲中還說得過去,但在以板眼節奏體系為主的大部分中國音樂中,卻是與五線譜記譜法相悖的。
具體的說,如五線譜中的四拍四,強弱關係是「強、弱、次強、弱」,但中國板眼節奏體系中的強弱關係卻不是這樣的,不可以音節為限的,而是以強調的字和感情為限的,要強調的字可能特別強(也很可能特別弱),並且不受板眼管束,強音(弱音)可以在板上,也可以在眼上。換句話說,板眼節奏體系的強拍位置是流動的,強拍跟着所強調的字走。
除了強弱關係,五線譜也體現不出中國音樂中好些特殊節拍法,譬如,戲曲裡的「搖板」、「緊拉慢唱」、「流水板」,有人用散板、「一拍子」之類的五線譜方法來記譜,但實際上,只有內行人才知道根本不是譜上所記的那回事。若拿這些譜子到不熟悉我們民族音樂節拍法的國家準鬧笑話,甚至人家要問為甚麼節拍和譜表不一致?
事實上,戲曲裡的「流水板」是彈性節拍,記以西方節拍體系的「一拍子」(其節拍是機械的「強、強、強、強……」)根本行不通。至於我國的古琴曲,記譜時亦不宜加上西方音樂體系的拍號(即四拍三、四拍四之類),因為,古琴曲的節拍彈性更大,絕對不是西方定量計時的節拍法所記錄得來的。
總之,在記譜法上雖已洋為中用許多年,但我們必須知道中西節拍之別。
阅读(2149)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