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04-19 09:16:15
其一 寫樂景不為哀情所欣賞
因為心境不好,景色雖美好,卻非「我」有,因而感到遺憾。
宋人葛立方《韻語陽秋》引趙子常的話說:「天地間景物非有厚薄於人,惟人當適意時則情與景會,而物之美若為我設;一有不慊(不滿意)則景物與我漠不相干。故公(杜甫)多用一『自』字,如『寒城菊自花』、『故園花自發』、『風月自清夜』之類甚多。」
當人心情愉快的時候,各種美景迎合自己的心意;當感到不滿,心裡不快,那麼景物即便非常美麗,也無心去欣賞,物是物,我是我,互不相干。詩中用「自」字、「空」字,正表現了物我不相干的情況。透過「空」字、「自」字,人們可以體會到一種遺憾的心情,而這種遺憾又更突出了內心的不快情緒。
其二 寫樂景為哀情所憎厭
哀情愁緒同美景是不協調的,有時感到同美景格格不入,甚至反而產生厭憎。直接把這種厭憎的感受寫出來,這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另一種情況。
歐陽修《啼鳥》詩說:「鳥言我豈解爾意,綿蠻但愛聲可聽。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曉催天明。黃鸝顏色已可愛,舌端啞咤如嬌嬰。……我遭讒口身落此,每聞巧舌宜可憎。」心情好的時候,百舌、黃鸝等各種鳥兒的啼叫聲,聽起來是那樣的甜美,像嬰孩學話那樣可愛中聽;受到讒譭,仕途失意,心情變了,無心欣賞鳥語了。便何況「巧舌」鳥還使他自然聯想起搖唇鼓舌造謠中傷他的人,更使他感到可憎。
其三 寫樂景為哀情作反襯
這種情況就是塑造同詩中人物的心境不相協調的氣氛,借以突出人物的心理。
元稹《行宮》詩: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亦宗。
行宮因皇帝不經常來而顯得寥落了,可是宮花還是照樣盛開,一片嫣紅。玄宗時的宮女,而今已白髮蒼蒼了,還湊在一塊談起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的宮中遺事。二十個字寫出了盛衰的情況,寫出了無窮的感慨。這裡除了用「以少總多」的手法外,還用了「以樂寫哀」的手法。這裡的紅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紅花和行宮寥落相映襯,加強時移世變的盛衰感慨;紅花和宮女白髮相映襯,表現了紅顏易老的心生感慨;紅花作為一般的好景,還映襯了孤淒寂寞的心情,更突出了淒涼之感。
王昌齡的《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少婦春日上樓,見到野外的春色,寂寞的愁思油然而生,好像這愁思是由春色勾引起來的。這是一種巧妙的襯托。用和諧的景物,反襯不和諧的心情,更突出了思婦孤寂憂愁的內心情緒。這就是用氣氛反襯心境的藝術效果。
「樂景為哀情作反襯」的手法,帶有對比性質,同對比手法中的「旁襯對比」有相通之處。但也略有區別:一、「」
樂景寫哀」,其側重點氣氛渲染,並非專為對比;二、「旁襯對比」範圍較廣,可以包括「樂景寫哀」,而「樂景寫哀」卻不等同也不包括「旁襯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