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崇敬的人物,隔了一代兩代就往往有眼不識泰山。
拙著《早期香港粵語流行曲(1950-1974)》裡,有這麼的一句:「想起有人稱許冠傑是『歌神』,則周聰理應稱為『歌神之父』。」有朋友讀到這句,曾語我曰:「真斗膽!」
周聰是誰?四十歲以下的人大抵都沒甚麼印象了。但已故的黃霑,生前一而再,再而三稱譽周聰是「粵語流行曲之父」,譬如九一年的時候,黃霑在《信報》跟別的專欄作家論辯粵語流行曲史,文章一開始就寫道:「周聰兄的而且確是粵語流行曲之父……」(見《信報》1991年1月16日)。
也不僅是黃霑,同一輩的填詞人如盧國沾、鄭國江、韋然等,都是聞說到周聰的大名便肅然起敬的。盧國沾在《歌詞的背後》一書裡,憶述到他的成名作《田園春夢》,在偶然裡發現原來用了周聰作品的成句,才發覺受周聰影響是這樣深!
周聰在五十年代中、後期到六十年代後期,大名一直響噹噹。當年,坊間出版的歌書,在粵語流行曲方面,他是唯一有個人歌(作品)集的。他所兼寫詞曲的少數作品裡,五十年代的《家和萬事興》(歌詞是「一支竹會易折彎,幾支竹一紮斷折難……」),原是首電影歌曲,後來給視為優秀兒歌傳唱了不知多少代的兒童,甚至讓人以為是傳統童謠(這真是對創作者最大的恭維,正如張徹寫的《高山青》,也給誤會是台灣民歌)。六十年代初,他為商台填的廣播劇主題曲詞如《勁草嬌花》、《痴情淚》都非常受歡迎,開創了廣播劇歌曲的熱潮。
短短幾百字,委實難以詳盡的說出周聰的往績。但周聰肯定是對香港粵語流行曲的發展付出過不少貢獻,而那時,許冠傑還只是個小孩子。
以「時勢」、「英雄」論之,周聰在五、六十年代搞粵語流行曲,是英雄造時勢,事倍功半;許冠傑在七十年代中期搞粵語流行曲,是時勢造英雄,事半功倍。真的,在那人人都鄙夷用粵語唱的短歌的五、六十年代搞粵語流行曲,是寸步難行,周聰卻知難而進,利用自己「播音皇帝」的一點點虛名,試圖替當時的粵語流行曲「去粵曲化」(但筆者而今總質疑,何以粵語流行曲一定要「去粵曲化」才算進步前衛,廣東人是如此鄙棄自己的鄉土文化與傳統!君不見日本流行曲都有融合傳統的演歌一派啊!這是「真假粵語歌」之外的另一迷思!),有幸弄出點點成績,所以,受黃霑、盧國沾等晚輩敬仰,是非常合理的。
阅读(2476) | 评论(7)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