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04-14 09:03:04
顧嘉煇如關正傑,都比較拙於言辭,有時「係囉,係囉」、「係啊、係啊」就答了我一些含有答案的問題,但他有時卻很主動的說出他的觀點、經驗。
例如,說到時下的香港,他就興致勃勃的主動說話:
「我覺得香港現在有個現象:事事都走在時代尖端,但以往的東西,就消失得很快。外國可不是這樣的,如早期的Jazz,現在仍有存在價值,故在外國聽廣播,仍有電台專播舊歌,可以常常聽到舊的Jazz作品,甚至到某些音樂會,都見到一班舊作品的擁躉……」
「我想香港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社會,個個只能顧目前、將來,但將來也很難顧得來,因此,根本很難顧及以前。」
「有時我在外國看電視,發現觀眾對過氣藝人很尊崇,在香港卻好像不是這樣的……」
「除非是剛逝世吧!」我插嘴道。他一笑。「例如鄧碧雲……」我補充說。
「但我在外國看電視節目,每當有老牌藝人出現,觀眾反應都很熱烈,鼓掌致意。」顧嘉煇繼續強調。
其實,這次訪問,我就正想問他一些陳年舊事,以免這些舊事因再沒有人追問而從此湮沒。
「聽說你在五十年代,曾在電台做過一些節目,這是怎樣的一回事?」這是我一早準備問的問題之一。
顧嘉煇從記憶深處把這些陳年舊事挖出來,說得斷斷續續,東一些,西一些,經整理後,他的答案是這樣的:
他的確做過電台節目,所做過的電台也不僅一間,而是麗的呼聲、香港電台都做過。但顧嘉煇做的不是主持,而是做幕後策劃,負責音樂部份。例如在麗的呼聲時期,由羅鳳筠主持(她其實也是監製,而其主持的工作性質,更似現在的司儀)的《空中夜總會》(名字可能記錯),這個節目中,顧嘉煇便是負責替羅鳳筠安排、聯絡歌星,指揮樂隊等幕後工作。
「《空中夜總會》是錄音節目,但那時也有個電台節目是現場直播的,也是羅鳳筠主持的。那時很奇怪,一些夜總會、舞廳,他們會去現場直播。例如夜總會音樂會,將最精彩的節目安排在電台直播時間,到時電台便現場報導,介紹現在正奏些甚麼呀,有些甚麼歌星來唱呀。」
我按捺不住的問:「是不是在那個年代,夜總會是給人高級一點的感覺?」
「對!但也看你怎麼看,若以消費能力看,那時是屬於高消費的,但若說高級,也不能這樣說,因為他們去轉播的夜總會,不少是有舞女、小姐坐檯的。」
但顧嘉煇又是怎樣有機會替電台工作的?
原來,初時顧嘉煇是在這些電台音樂節目中任鋼琴師,領班是菲律賓人。然而作為節目的監製羅鳳筠,漸覺與顧嘉煇同聲同氣中國人,容易溝通,她想要些甚麼,找些甚麼歌星,顧嘉煇都能替她辦妥,後來菲律賓領班不幹之後,他便順理成章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