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7-03-28 09:28:33
然後是作為兒子的則說:
這個甚麼「仙樂飄飄」或「真善美」,我在德國時連聽都沒聽說過。我們(指他與其他兩位德國少年朋友)看到中場就堅決要走,實在是因為受不了。先是奧地利的「傳統服裝」,然後是奧地利「山歌」,然後是《小白花》所謂民謠,到後來連納粹都上戲了,實在是到了忍受的底線……這個百老匯音樂劇把德國和奧地利的刻版印象發揮到極致……我們的反應其實不難了解。你想想看,把扮演中國人的演員放到舞台上,讓他們戴上斗笠,劃上兩撇山羊鬍子,褲管捲起來,站在水稻田裡,然後讓他們站在那裡唱美國人聽起來貌似中國歌的Ching-Chang-chong,請問你能不能連看兩個小時這樣的表演?你保證中場不離席?
讀了這些片段,可見英語文化的霸權及其對世界各地文化的形象的扭曲,真是無孔不入,稍不在意,就會把文化強權者對別國民風民情的刻板印象或錯誤觀念照單全收。
看《仙樂飄飄處處聞》而誤解了奧地利,或者還不會有甚麼直接的壞影響。最糟糕的該是我們近百年來的崇洋之風,幾乎凡事都是外國的月亮圓一點,看不見自家文化的好處!
以音樂文化而言,幾許國人仍然刻版地認為:中國音樂全部齊奏,無和聲,無對位,太簡單落後……演奏者演唱者常不依譜,太隨意,是不嚴謹不科學不認真……把豐富複雜的中國音樂文化簡單化成這種印象,是誰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