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11-29 09:36:57
在
也許後生一輩的音樂學生聽到這樣的論調,頗不以為然。
明明擺着「科學化」的簡譜、五線譜不用,為甚麼堅持要用這些老掉了牙甚至可以說是「追不上時代」的記譜方法?
音樂是藝術,其記譜方法有時倒也不必一定要科學化才對它有利。其實,看似落後又復簡陋的工尺譜,也有一定的特點,跟中華大地的民間音樂關係密切!
首先,工尺譜的一個特點是「秘而不宣、隱而不詳」,這跟中華大地師徒授藝常是口傳心授的方式完全吻合。
古人記譜,總是只記個大概,至於腔調的細膩巧妙變化,則全保留在藝人身上心裡,也因此,這些譜子只是一種保留曲調基本框架的「母譜」,藝人把它叫作「老本譜」。
學藝的徒兒,也就只能夠操練「老本譜」,且不許「未學行先學走」。當「老本譜」熟練後,師傅才把心得(靈活的藝術處理)傳授給值得傳授的愛徒。當然,古代沒有錄音科技,徒兒想「未學行先學走」也難,可現代錄音技術發達,藝人沒可能「秘而不宣」,除非不公開表演,否則,其藝術處理經錄音後,便可學習,雖然學來可能得其形而未能得其神,至少是不可能秘而不宣的。
但還應注意到的是,跟錄音學的,往往就只是「一種」處理方法,可是,藝術是活的,千變萬化的,藝人從「老本譜」出發,奏(唱)出的曲子可以次次有不同的變化,有不同的藝術處理,這種巧藝,跟錄音去學是學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