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9-24 07:08:22
魏紹恩的「英文優越論」的例證之二:
「英文中的 onomatopoeia ,擬聲法,更加唔駛諗──去邊度搵咁多字畀你擬?唔得你死。而且中文字一粒粒,冇得搓圓「扌禁」扁。囉就是囉,最多變成囉…。唔通可以寫成口……四……糸……住……?」
這種例證,可謂不值一哂(哈!亦含有笑的意思)。而填詞人居然說「更加唔駛諗」,似乎很有自信「諗」過中文一定「衰呢瓣」,但這倒恰恰反映論者對中文的一知半解,又或者先存偏見,以至視而不見!
事實上,中文的擬聲詞極豐富,除了部首為口、金、石、玉等的單純擬聲詞,還有其他可以自由組合創造的擬聲詞,譬如「沙沙的雨」、「查篤撐」之類就是。前篇說過,中文字數在四萬以上,大抵是你喜歡怎樣擬就怎樣擬,而不是「去邊度搵咁多字畀你擬。」
由於中文字的特點是一字一音一義,所以,中文的不少擬聲詞語更傾向於擬出意思來,譬如歇後語「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便是富於妙趣的擬聲手法,而這種方式,就反而是英文的弱項了。
再者,詞人所說的「冇得搓圓「扌禁」扁」,亦非事實,看看報章上或地鐵站燈箱廣告,就知道中文字如何給美術設計人員「搓圓「扌禁」扁」。而這詞人也可能不知道千多年前, 大文學家蘇東坡便已寫過一首把中文字反轉「扌禁」扁割裂不一而足的「神智體」詩作。其實詞人想玩中文字,只要順着中文字的特點來玩,絕對不會沒有發揮的,看看另一位填詞人為達明一派填的「講嘢」,其「嵌字」手法的巧妙,就是極富「中文」特色的,但請不要強中文所難,說出「英文可以這樣玩,中文一定不可以這樣玩」的不公平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