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06-09-13 14:37:34
當年《菲靡靡之音》剛推出,筆者在《成報》「歌與樂」專欄寫了下面兩篇文字,現在且串在一個帖子內吧。
聽王靖雯的《菲靡靡之音》,是頗多奇特感覺的。
首先是王靖雯此碟悉數翻唱她偶像
其次,
對於筆者來說,還有另一種特別經驗:那就是面對這樣多「新歌」的唱片,卻可以幾乎全有曲譜(只有一首《黃昏裡》實在找不到曲譜)參照着來聆聽,那份立體感、清晰感是如此的強烈,某些旋律創作的巧妙,也因此得以一眼看出。由此可見,有譜聽歌和無譜聽歌的分別是何等的大。事實上,即使歌詞也是,若沒有歌詞紙給你參照着,齋聽歌者演唱,有多少歌詞是可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立刻令你有感覺有感受的?要細致地分析詞意,就更加不可能不依靠印在紙上的歌詞。可惜,流行音樂唱片已經「冇譜」至少三十年!變成十分理所當然。
不過今次能夠有譜聽歌,卻不是因為筆者收藏不少歌書,以至幾乎盡有今次王菲所翻唱
因為「有譜聽歌」,王靖雯在《菲靡靡之音》裡所重唱的
譬如據宋代詞人蘇東坡的名篇《水調歌頭》所譜成的一曲《但願人長久》,其主歌旋律就寫得十分精致。以旋律音的趨勢來說,第一個樂句最高音是1,第二個樂句最高音是2,第三個樂句最高音是3,第四個樂句最高音是4,然後在該樂句回落到不太穩定的2音。第二次重唱,即頂接這個2音,帶出回落到穩定的主音1的第五個樂句。
像這樣1→2→3→4→3→2→1的彩虹型旋律布局,是非常理想的。但也不是每次寫曲都能得出這樣理想的旋律布局。作此曲的梁弘志可謂妙手偶得之。
又如另一首《奈何》,此歌當年除了
當年只是聽過其歌,覺得很小調很中國。現在參照着詞與譜來聽,才發現作曲人李達濤用的手法是如此洗煉。主歌說穿了就是由開首四個音5635展衍而成的,卻是那樣在跳躍中流麗婉轉。作為與主歌對比的副歌,看上去只覺平平無奇,但又實在是此曲不可缺少的有機部份。
更教筆者意外的是李達濤這位作曲人。若對台灣校園歌曲比較留意的話,一定會聽過一首譜自徐志摩同名詩作的《再別康橋》,而這《再別康橋》的譜曲者就正是李達濤。
《再別康橋》與《奈何》是兩首風格截然不同的旋律,顯見李達濤的才華,可惜是他似乎並沒有在音樂圈發展,八十年代起至今再沒見過李達濤這個名字。
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