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发布时间:2013-06-01 08:43:23
粗略數算一下《禪院鐘聲》所採用的表現手法,便有:音區對比、疏密對比、調式對比、音程或節拍的寬緊對比、頂真、倒裝、同頭合尾、變尾、回文、鏡影倒影、音群貫串、以至多達五句的連環模進等等,是非常豐富的音樂表現手法「盛宴」!......【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2013-05-30 10:09:16
「啼鵑送春,殘月掛空,落花飛絮也無語怨東風。」如斯古典意象,而今稱為「中國風」,可是隨便拿一首七十年代中期的粵語歌詞來看,都幾乎有這些「中國風」痕跡。......【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2013-05-25 10:00:42
近年才知《大地恩情》至少後半部份是先詞後曲的。近日因為研究計劃所需,仔細端詳這《大地恩情》音調的後半部份,無疑旋律結構有點鬆散,但也逼出奇特結構。......【阅读全文】
发布时间:2013-05-20 09:29:27
他的《蝶夢》,亦是吸收甚多西洋音樂元素之作,而且據說至少在1939年的時候便已面世。這再次說明粵樂名家敢於拿來,西樂盡融於自己的曲中,而不是自己融化進西樂之中。這種西化粵樂,一度被中國的音樂學者排拒,稱為「黃色音樂」者亦有之......【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