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8-04-04 09:35:13
第二節 周聰五首包辦曲詞之作品
這114首粵語流行曲,首先關注的是周聰本人創作的歌曲及電影歌曲。完全由周聰包辦曲詞創作的有《初戀》(no24)、《好家鄉》(no96)、《夜夜春宵》(no108)、《中秋月》(no83)、《家和萬事興》(no56)。當中,只有《初戀》不是電影歌曲,只是唱片曲。《好家鄉》、《夜夜春宵》、《中秋月》據稱都是電影《日出》中的歌曲,查實只有前兩首是,《中秋月》並不是。《家和萬事興》則是同名電影的主題曲。這裡,《日出》是首映於1953年9月20日、《家和萬事興》首映於1956年5月4日。至於《初戀》,其首次灌成唱片的年份估計是1959年,收於和聲歌林三十三轉唱片《一路佳景》(編號WL132)。
周聰也為《小歌女》(首映於1958年11月12日)、《好冤家》(首映於1959年8月26日)、《金枝玉葉》(首映於1959年9月16日)、《血沙掌》(查不至有關這部電影的資料)等幾部電影創作插曲,但在這幾部電影中的歌曲,周聰都只是據已有的曲調填詞,並非包辦曲詞。
還須一提的是其中的《初次談情》(no3)和《新年樂》(no15),在歌書中是標作「周聰詞並曲」,但查實都是以若干舊曲旋律剪拼串燒而成,算不上原創。
故此,在這本《周聰粵語時代曲》歌集中,周聰包辦詞曲的作品只有五首。相信,周聰是有能力多寫些詞曲包辦的作品的,但似乎欠缺了些機會,這亦想到,同時期的胡文森,亦是欠缺了些機會去多寫些詞曲包辦的歌曲,不知道使兩位創作人有如此情況的原因,是否相同?
《家和萬事興》
周聰這五首原創作品,最著名的當數《家和萬事興》。《家和萬事興》的電影版本與唱片版本是有不少分別的,而且是曲與詞都有分別。而現在於坊間流傳的一般是來自唱片的那個版本。嚴格來說,《家和萬事興》是首兒歌,在影片中,乃是女主角白燕教小朋友們唱這首歌曲。這歌的曲調簡練而易上口,加上滿帶勵志的歌詞有不少貼切又不落俗套的比喻,使這首兒歌甚受大家歡迎,後來更有易名為《一枝竹仔》。由於流傳深廣,有些樂迷一度認為這《家和萬事興》乃是在民間上流傳了不知多少年的粵語童謠。當然,這種情況,乃是間接地讚譽了周聰這首作品之深入民心。
說起周聰這首可視為兒歌的《家和萬事興》,便想到那個年代,以粵語唱的兒歌實在是非常缺乏的。周聰可說是粵語兒歌的拓荒者!事實上,在那個五十年代,即使是國語唱的兒歌都不多,所以好像還要由國語時代曲的製作者兼顧提供這種歌曲,比如《過大橋》、《小小羊兒要回家》、《魚兒哪裡來》、《雪人不見了》、《泥娃娃》等等,都有這種況味。幸而粵語歌也有一首周聰創作的《家和萬事興》,與之分庭抗禮。
《中秋月》
《中秋月》,雖然實際上不是粵語片《日出》中的插曲,但歌曲本身的取材頗值得注意。我們先看看它的歌詞:
月兒到中秋,幾多歡與憂?
幾多住大廈?多少睡街頭?
月兒到中秋,幾多歡與憂?
幾多無米炊?幾多酒肉臭?
朋友你想一想,飽暖不知飢寒味,富貴又哪知貧賤愁?
月兒到中秋,幾多歡與憂?
幾多無米炊?幾多酒肉臭?
可以看到,這《中秋月》歌詞是借鑑古代民謠《月兒彎彎照九州》的寫法,並以此比照貧富之懸殊,用語可謂簡潔有力。《中秋月》的歌調是以簡單的旋律寫成,曲式則是簡潔的AABA,音調頗是使人動容。
《好家鄉》
《好家鄉》是真真正正的粵語電影《日出》中的插曲,在影片中,它更有串連情節的作用。《好家鄉》,歌詞名副其實,有歌頌家鄉美好的成份:
艷陽綠野好家鄉,春天映陌上,
蝴愛戀花一雙雙,春風戲綠楊,
我共君,似花兒,痴心向,
兩相牽,岸堤上,無限心歡暢。
別離別了好家鄉,春風吹鬢上,
蝶也戀花惜春光,春風笑綠楊,
我自己有志向,高高走上,
我今朝,要為着前路他方往。
也許是為了模仿「民謠」的風味,這首《好家鄉》是以一段體的方式寫成的。
《夜夜春宵》
《夜夜春宵》也是粵語電影《日出》的插曲,這首歌曲的作用是用在影片中的夜總會場景,由女主角在夜總會的歌榭上唱出。故此歌詞寫的主要是燈紅酒綠酣歌熱舞的景象。比較特別的是,這首歌曲是用三拍子寫成的,曲式則是AABA,相對而言,這《夜夜春宵》是曲調比詞吸引些。
《初戀》
這是《周聰粵語時代曲》歌集所見的五首周聰包辦曲詞作品之中,唯一一首是為唱片出版而創作的,而不是為電影創作的。這首《初戀》的曲調仍是以AABA曲式寫成的,旋律悅耳而帶輕鬆感,歌詞則是周聰詞作中常見的一種寫法,寫鳥語花香下的愛戀,比如這樣的片段:「……最甜蜜簾外雙燕,雙飛春日暖,賞春光,下素願,相愛似簾外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