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652761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7-11-22 14:01:37

 


 

 

從古詩詞的韻腳,

不時可以察覺某些字音的古讀與今讀有別,

比如「論」,古代常讀成陽平聲。

近日又察覺「過」字,古代有時會讀陰平聲,讀如「戈」。

 

比如史達祖有《臨江仙》詞,

其中有句「幾曾湖上不經過」,「過」就應讀陰平聲。

 

又比如張惠言那組著名的《水調歌頭》,

第二首最後兩句:「勸子且秉燭,為駐好春過」。

這「過」字也應讀陰平聲。

 

其實,查查字典,如喬硯農編著的《中文字典》,

也可見到有另註陰平聲的讀法,

並舉了個例句:「大禹三過其門而不入」,

其中的「過」應讀陰平聲。

真是不查都不知道。

 

不過,假如為這些古詞譜曲,

應採用今人習以為常的讀音,還是採用古讀音,

有時卻難以下決定。

 

 

阅读(142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