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0117376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7-01-08 11:24:10


  在上世紀三至五十年代,香港是幾乎全民皆浸淫在粵劇粵曲粵樂文化的年代,那時也盛行多才多藝,吹彈拉打唱撰俱能者大有人在。所以,吳一嘯除了因為所撰曲詞又多又好而獲「曲王」之譽,其實他也能製譜──創作小曲曲調。

  五十年代中期,由黎紫君編選的《今樂府詞譜》,就選入了多首吳一嘯創作的小曲曲調,計有《咬朱唇》、《海棠春》、《燕歸來》、《鬱金香》、《紅豆子》、《滿江紅》、《斷腸草》、《水邊情曲》、《江城子》、《誤佳期》等十首。可惜這批小曲都是甚難以查考其源出之處。

 

曲調源出電影《新胡不歸》

  筆者早前查找舊報紙,從電影《新胡不歸》的廣告中見到《水邊情歌》的歌曲名字,心想會否就是《水邊情曲》?往香港電影資料館查到該館收藏有《新胡不歸》的電影特刊,由是從中發現《水邊情歌》恰恰就是《今樂府詞譜》所收的《水邊情曲》,此外也意外發現了《斷腸草》一曲也是來自這部電影的。詳細來說,吳一嘯為這部電影創作的插曲,有一首是粵曲《風雨訪情僧》,而《斷腸草》乃是特為這粵曲而作的小曲,所以這樣肯定,是因為從電影特刊的歌譜之中見到「新譜《斷腸草》(乙凡線)」的字樣。上述的粵曲《風雨訪情僧》,先是唱一段《胡不歸》小曲,其後是「二黃」、「長句士工花下句」、「雙句」,接着就是「新譜《斷腸草》(乙凡線)」了。

  這部《新胡不歸》,首映日期是19511117日,由此一次過考查得吳一嘯兩首小曲曲調作品的出處!既是這樣肯定《斷腸草》的出處,而且連「出生日期」都有了,便借此機會談談它,因為實在也難得有機會介紹一下吳一嘯的小曲曲調創作。

  追溯歷史,1951年至1952年的時候,香港的粵語片非常盛行歌唱片,幾乎無片不歌,片中的歌也例牌多籮籮。一般印象,這些歌唱影片多是舊曲新詞,或唱梆黃粵曲,卻沒想到會有一些全新的原創小曲作品。可是當時的有聲傳媒卻並不發達,故此,在這次歌唱片熱潮之中,觀眾能消化得來的或留得下印象的歌曲肯定不多,這情況對於全新作品相信更是不利。因此也相信,吳一嘯為《新胡不歸》寫的新小曲,很難得到機會有較多的傳揚,結果最終只被冷落成案頭的歌譜,有待後人重新發現。

 

 

喜用字詞重出又一例證

  用樂器奏過這闋《斷腸草》,是頗動聽的。這小曲相信是先詞後曲之作,其詞有若干字詞重出,如開始處的「風聲,雨聲,襯着寒山杜宇聲。」連續三個「聲」字,其後又有「淚枯成血,血又成冰。」「血」字頂真,「成」字重出。近年見得吳一嘯的詞作多,覺得「字詞重出」的技法是他頗喜歡用的,大抵是因為這樣可以使詞句的音樂感得到增強。《斷腸草》的曲詞,是又一例證。

  約略分析一下《斷腸草》的旋律,可以見到筆者常說的粵調創作三大板斧:「連珠」、「回文」、「頂真」都用得很多,尤其前兩種。相信,對於當時的粵調創作者來說,這些都是常識,甚至早已內化成血脈心念的一部份。

 

高潮不大有卻巧用「偏音」

  較有疑問的是,這闋《斷腸草》似乎不設高潮的,如本文所附的旋律分析圖所見,頭三行,也就是譜「風聲,雨聲,襯着寒山杜宇聲。」這三句歌調,就已經用盡了整首歌的音域,由「伬」到「反」,往後,「伬」和「反」這兩個極端音(或可稱「邊緣音」)仍是頻頻出現的。因為這樣,旋律的高潮是難以發展出來的。但可能創作人志不在此,高潮,並不一定要有。事實上,很多小曲都不見得有明顯的高潮,卻依然是人們甚是喜歡的,比如說之前筆者在本欄談過的《得勝令》、《蕉石鳴琴》、《秋水龍吟》等等,都比較難去指出哪處是高潮位。寫到這處,也不免思考到,於曲調中注重高潮的設置,會不會是西方舶來的產物?不過,一涉及到這些,情形就變得很複雜,不是這篇小小文字可以談論得來,暫且打住好了。

  吳一嘯這首《斷腸草》,筆者倒注意到他對「偏音」的運用。《斷腸草》是以乙反音階寫成的,單以此曲而言,其「正音」有伬、仮、合、乙、上、尺、反,「偏音」則是仜、士、工。在《斷腸草》全曲之中,「偏音」只出現了三次,俱已在旋律分析圖中以紅星標出。

  第一個「偏音」出現在「襯着寒山杜宇聲」這句唱詞旋律內,那「工」音雖短,卻甚有新異的效果,充滿魅力。第二個「偏音」在唱「冷冷清清」一句時出現,同樣都是甚有新異的效果的,而這處的「士」音也不過是短短的經過音而已,卻竟有這樣的妙用。歌末再次出現「士」這個「偏音」,但感覺上這次就真只是經過音而已。由此可以看出,「偏音」其實不必多用,但如何一矢中的地使用「偏音」,卻是頗值得注意的技巧問題。

 

 

按:本文原刊於第176期《戲曲之旅》(201612號)「小曲微觀」專欄。

 

 

 



 

阅读(184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