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5-07-14 08:19:00
林夕最新近面世的詞作,是楊千嬅唱的《愛在旁若無人的太空》,莫以為有個「愛」字便是情歌,時人喜斥與現實脫節者為「離地」甚至是「上了太空」。楊千嬅這首歌,便隱約諷刺這些「離地」狀態。
說林夕,他近日也成了不少新聞的焦點。比如即將開鑼的香港書展中有多個填詞人主講的講座,各報有關報導的標題,總提到林夕。而最近網上又有題為「數據解讀作詞之王─林夕」的報導,這才猛然想起,林夕入行寫詞,至今恰三十年,也因而知道,林夕詞作已達3365首。
3365首是怎樣的概念?設想每首歌長三分鐘,即使不眠不休,把這三千多首歌全聽一遍也得七天,能否留印象是其次。
林夕肯定是粵語歌以至華語歌世界之中極重要的作詞家。寫詞三十年,即使算他是自1988年才步進詞壇中心的活躍圈,至今是長在這個圈中達廿七年,沒有離開過,這亦已是難有人及的紀錄。
有時,總覺得他步入詞壇,應從1986年秋面世的《吸煙的女人》算起。但《曾經》確是他的詞作第一次能由歌星灌唱,收於一張集錦唱片《青春節奏》,出版於1985年三月。《曾經》是頗有來歷的!1984年,香港電台搞了個響應盧國沾「非情歌」運動的「非情歌」填詞比賽,《曾經》是冠軍。歷史往往很微妙,當年要為「非情歌」搞運動,今天唱片業卻頗能接受「非情歌」,而像文首談到的那種寓「非情」元素於情歌之中的寫法,亦不算罕見呢。
估計,日後「夕詞學」會是顯學,但相信個中的研究者都須有過人的能耐:夕詞三千了然於胸──可能去研究張愛玲或《紅樓夢》會更輕鬆。很多時,研究工夫或在「詞」外,那更不得了,三十年來各式各樣的林夕訪問及夕詞評論,集結起來一輛普通貨車怕難裝得下。事實上,早年的訪問更顯珍貴,那些問題,今天的林夕大抵不會是那種答法。早年個別詞作的創作心路與感想,現在的林夕大抵也不可能一一記得清。
「夕詞學」的研究者不要忽略,林夕的練筆期至少是從1979年至1984年,這五年間他以舊曲新詞參加過甚多比賽,在香港業餘填詞人協會的刊物《詞匯》中也發表了好些詞作,這是「夕詞學」不可缺的一環。
比方說,1982年,林夕以一闋調寄日本歌《紫藍色的眼淚》的《雨巷》參加由香港業餘填詞人協會舉辦的「全港學界歌詞創作大賽」,奪得大專組的冠軍(同組中得季軍的是洪朝豐)。同年年尾,贊助是次比賽的永聲唱片公司,揀選了這次比賽的一部份入圍決賽作品,輯成一張名為《香港青年創作專輯》的唱片,卻沒有《雨巷》。多年後,據該公司負責人黃懷欽憶述,他是計劃讓當時旗下的呂珊灌唱,且確是錄了的。然而未幾呂珊解約而去,說要參加無綫的「新秀歌唱大賽」。於是這《雨巷》的母帶便擱起了,其後更不知所終。
如果,1983年便有林夕詞的《雨巷》面世,不知後來的歷史會怎樣變化?
那些練筆歲月,林夕更曾自己包辦曲詞參賽,歌名為《十月感覺》,在1983年九月的「香港青年歌曲創作比賽」中,得到季軍(冠軍是潘健康詞曲的《神州夜曲》)。所謂操千曲而後曉聲,今天林夕「操曲」逾三千,再寫曲當不是問題吧?
按: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說詞話」專欄,見報標題是「多產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