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5-01-11 09:21:12
早前把唐伯虎的《一剪梅》譜粵語歌,譜到「賞心樂事共誰論」一句,注意到那居於韻腳的「論」字,按詞譜,須是平聲。心中嘀咕:「論」字要讀成平聲?不過筆者還是按一般粵語的讀法作陽去聲處理,即讀如「吝」。
昨在《白樸全集》中讀到一首《木蘭花慢》,過片處謂:「山陽一氣變冬溫,真實不須論」。按詞譜,這處韻腳的「論」字,也須是平聲。這不免好奇,「論」字真有平聲之一讀?
查《詞林正韻》,「論」字屬第六部,既編入二十三平聲「魂」韻,也編入二十六去聲「圂」韻。顯見較古的時候,「論」字有兩個讀音。
再查查喬硯農編著的《中文字典》,果然也是注有兩個讀音的,尤其是《論語》該讀如「輪雨」,這真是失覺,但筆者從小到大,都只聽得人們叫「吝語」,甚至中文老師都是這樣叫的嘛!
雖然有很多人對何文匯不服。但何妨多個參考,其與朱國藩合作編著的《粵音正讀字彙》,對「論」字讀音有注云:「論」字在詩文中或為平仄聲所限須讀陽平聲(原注用注音符號,打不出來,請諒),例如杜甫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的「論」便是。此外《論語》的「論」字也可讀陽平聲,其餘情況多讀陽去聲。
相信,大家是難以習慣把《論語》讀成「輪雨」,卻何妨一知。
對古字音,依還是不依,真難有定準。像之前譜賀雙卿的《玉京秋》,因應該整首都是押閉口韻的,這才發覺「貶」字古代竟是閉口音。這次,筆者倒選擇把它讀回閉口的,俾讓韻押得和諧些,也很想感受一下「貶」讀成閉口音的感覺哩。當然,日後唱的時候,最好說明一下,「貶」會依古音讀成閉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