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998005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4-09-01 08:59:43


 

  《絲絲淚》,是專為某些粵劇而創作的芸芸小曲之中,流傳極廣的一闋。據王粵生的門生編製的一冊《王粵生作品選 創作小曲集》,對這首小曲的注釋謂:「這是1951年粵劇《龍鳳花燭夜》主題曲頭段小曲,由芳艷芬主唱。原曲名《雲雨巫山枉斷腸》」。可見,這小曲面世已逾六十年,「生命力」卻依然不衰。較晚近的時候,高胡名家余其偉曾演奏過《絲絲淚.三疊愁》,把兩首以乙反音階寫成的小曲串起來演奏,甚是特別。

 

  然而,《王粵生作品選 創作小曲集》中所記的《絲絲淚》工尺譜,煞尾的音是「士」,而不是正宗乙反調旋律那樣以「合」為音主。這在風味上當然是有差別的。

 

  在本文裏,選用的是以「合」音為音主的譜本,只為這樣會更能見到嶺南傳統音樂的特色。

 

有重現樂句 曲調易上口

  最原初版本的《絲絲淚》,筆者相信是由唐滌生先寫出曲詞,然後由王粵生譜曲。從筆者所編製的「《絲絲淚》旋律分析圖」之中,最末的第八和第九行,幾乎是第二和第三行的重現,這在以先詞後曲方式創作的粵曲小曲中頗少見的,亦是這首小曲的一大特點。這樣幅度較大的重現,頗能加深聆賞者的印象,也是曲調優美易上口的要素。

 

  其實看看第二行和第八行,是幾乎百分百重覆出現的,但第二行的歌詞有八個字:「天何妒使我淚盈眶」,第八行的歌詞卻只有五個字:「悲花已無香」,當中可以看到譜曲人怎樣巧妙地使字數不一、聲調不一(只開首一字和末二字是同聲調)的歌詞安排進同一旋律中,以至看來更像是先有曲後填詞的。值得一提是「悲花」兩個同屬陰平的字,借助一字唱多音常使聽者產生的錯覺,因而「悲」第一個音唱「六」,「花」第一個音唱「尺」,卻不大覺拗口。以同一目的觀察分析圖的第三行和第九行所譜的歌詞,第三行詞有六字,第九行詞有五字,這兩行的歌詞,前三字都屬陰上或陰平聲,末字都是陽去聲,聲調重出部份甚多,而且都在一首一尾。這兒充分說明,要有樂句重現,往往需要有文字聲調的重出作配合,而且最好是一首一尾的聲調有重出,調整起來較容易。

 

  觀乎《絲絲淚》,又一次說明在小曲創作中,「連珠」、「音群再現或重出」、「頂真」、「回文」等手法是用得很頻繁的。說來,《絲絲淚》至少有三個較長的回文音群,即「尺反六五六反尺」、「合仮伬仩伬仮合」和「合乙上尺上乙合」。這兒,以乙反調音階而言,第一個回文音群與第三個回文音群還是嚴格的移位模進關係!這樣,旋律線既較易顯得美麗而順口,迴腸百折的感覺也較強。

 

  接下來看看在第二、三行及第八、九行之間的第四至第七行的樂句。

 

  相比於第二、三行及第八、九行,第四行和第五行樂句是一種對比,其對比主要體現在音符的長度。因為在第二、三行及第八、九行之中,除了有終止或半終止功能的音長兩拍外,其他的音最長的都不過是四分三拍。第四和第五行樂句卻不同。第四行差不多每小節都有一個拍半的長音,旋律漸次向上攀登,有模進的因素,而這行樂句看來也像是丙音群:「合乙尺」的逾倍地擴充。若之前的樂句是婉轉纏綿地細訴,到這第四行卻是深情悠長的詠嘆!第五行的旋律走向,與第四行恰屬相反,漸次下行,也有模進因素,當中也有兩個音長一又四分一拍,依然是比第一至第三行的樂句句中的音符都長。這使得在延續第四行的深情悠長的詠嘆的同時,更顯得深沉。

 

層層遞進 新境迭開

  旋律發展至第六行樂句,又別開新境!「尺上乙合、尺上乙合」,是當句的重覆,而且看來也像是第五行樂句尾部的縮略。在有些《絲絲淚》版本之中,這兒更只是一拍一音的「尺合尺合」,那「新境」之「新」就更明顯,讓聽者感到是一字一淚,一聲聲都是強烈的控訴。

 

  觀賞過若干王粵生譜唐滌生詞的小曲作品,其中往往都有一二處是一拍一音的,像電影《紅菱血》下集的插曲《梨花慘淡經風雨》之中,「蟲鳴幾許」中的「蟲鳴」是一拍一音的,「悶坐花間」更是四個字都是一拍一音的。又如在《紅燭淚》中,「恩愛煙消」和「半殘紅(燭)」等七個字都是一拍一音的。都很能表現在悲懷中有一股強力控訴或強自振作的力量,值得我們觀摩學習。

 

  到第七行樂句,新境繼續有:出現了切分音!那力量比一拍一音又更強些。

 

  王粵生處理這四行樂句(第四至第七行)可謂層層遞進,境界迭開,也難怪這首小曲如此有魅力。倒不知這些處理是無心插柳還是有心栽花。

 

 

按:本文原刊於2014年八月號(第一四八期)《戲曲之旅》。

 

 

 

 

 

 

 

 

 

 








阅读(166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