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68824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4-08-05 09:25:03

 

 

  剛過去的七月,很想寫一篇文字紀念兩位前輩詞人,但「時不與我」,只好現在才寫。

 

  兩位前輩詞人,吳一嘯逝世於1964年七月、蘇翁逝世於2004年七月,時間過得何其快。

 

  吳一嘯成名於1930年代,曾獲譽為「曲王」。所寫的粵曲曲詞《多情燕子歸》、《再折長亭柳》,膾炙人口,而任白著名的《唐伯虎戲秋香》曲詞,也應是出自吳氏的手筆的。

 

  吳一嘯在五六十年代遇上粵語流行曲初生的歲月,也曾寫了不少粵語流行歌詞。特別值得稱道的是曾與李厚襄、梁樂音以及綦湘棠等著名的國語時代曲作曲家合作,寫了好一批粵語電影插曲。這批作品可以說都是比較富現代氣息的,比如吳一嘯先寫詞,梁樂音譜曲,麥基和林鳳演唱的《青春樂》電影主題曲,真可以說是第一首用粵語唱的搖滾歌曲。

 

  寫粵曲而成名的吳一嘯,寫給別的音樂家去譜曲的小曲曲詞,往往別饒音樂感。比如為電影《蝴蝶夫人》(1948)寫的插曲曲詞《燕歸來》(曲調旋律後來又稱《三疊愁》),又或為粵劇《蝴蝶夫人》(1953)寫的小曲曲詞《蝴蝶之歌》(曲調旋律後來又稱《夜思郎》),其曲詞除了講究句式平仄之外,更很講究字句的重出之道,不但美不勝收,也間接幫助作曲者譜出悠揚悅耳的曲調來。這特色很值得一記!

 

  蘇翁後吳一嘯一輩,卻也是寫粵劇粵曲出身的。他六十年代後期便已得到機會,寫了很多粵語電影歌曲曲詞,可惜礙於時代的局限,無疑都寫得比較粗糙,比如流傳甚廣的蕭芳芳名曲《夜總會之歌》(又名《郁親手就聽打》)。

 

  1969年開始,香港個別的華資唱片公司開始嘗試為歌手推出粵語流行曲大碟,蘇翁才有機會寫得講究些。奈何當時是「本地薑唔辣」,就算文言得很中國風的歌詞都當市井。比如1970年他為尹飛燕的個人大碟填寫的《禪院鐘聲》及標題歌《賣花女》,推出時並不流行,稍後的日子卻讓鄭錦昌唱紅了《禪院鐘聲》,麗莎則唱紅了《賣花女》。

 

  又比如1971年,蘇翁為鄭少秋的首張個人大碟填寫了《秋風吹謝了春紅》及標題歌《愛人結婚了》。《秋風吹謝了春紅》鄭少秋並沒能唱紅,倒是後來由陳浩德唱紅了,而歌名也改為《悲秋風》。至於《愛人結婚了》,當時算是薄有名氣,而觀乎詞意,十分前衛,八十年代的《陪你一起不是我》(張德蘭唱)或《婚紗背後》(徐小鳳唱),是步其後塵而已。

 

  無綫劇集第一部以粵語唱主題曲的,是1973年的《煙雨濛濛》,鄭少秋主唱,顧嘉煇作曲,填詞的是蘇翁。奈何後來人們常把這個第一給了《啼笑因緣》。

 

  七十年代初,在香港能流行起來的粵語歌都是星馬歌手唱的,第一首由本地歌手唱紅的粵語歌,乃是陳浩德、甄秀儀合唱的《囑咐話兒莫厭煩》(後來易名《分飛燕》),時為1973年,比《啼笑因緣》和《鬼馬雙星》都早。此歌的填詞者,又是蘇翁!他後來曾在報上憶述:「(《分飛燕》)係石破天驚地震撼整個樂壇,大家都不再用低級兩個字去形容粵語曲了……」

 

  到七十年代中後期,蘇翁詞作中,還有一首據日本歌填詞的《天涯孤客》非常流行!

 

  簡略地回顧了兩位前輩的事跡,可見二人對早期的粵語流行曲曲詞創作的貢獻俱良多,但由於這些時期的粵語流行曲往往受主流觀點輕視,他們的貢獻也彷彿被視而不見。

 

按: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說詞話」專欄,見報標題是「兩位重量級前輩詞人」。

 

 

 

 

阅读(135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