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999577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4年(1)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4-08-02 08:49:46

 

  《紅豆曲》(又名《紅荳曲》、《紅豆相思》),是邵鐵鴻的名作。據稱曾是邵鐵鴻的同窗的程萬里,在一九七九年七月十四日的《華僑日報》上曾在一篇文章的片段中憶述《紅豆曲》的創作經過。話說一九四年前後,一般粵語片正走拍製木魚書劇本的路線,而導演馮志剛及編劇家馮一葦兄弟,銳意求新,請邵鐵鴻為他們的新片《紅豆曲》寫作主題曲,為了照應劇情,二馮指定要將王維的五絕《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譜入歌中。當時有一些作曲人表示沒法承擔這創作重任,而其時邵鐵鴻忙於大觀影片公司歌曲部門,因與二馮稔交,又見盛意拳拳,於是毅然應允,結果花了七個晝夜,始把《紅豆曲》寫成。程萬里文中還說,「《紅豆曲》在香港公映後,南洋版權由邵氏公司老闆邵邨人以高價購得,又囑二馮今後多拍新穎題材的粵語片,並會大力支持。」

 

  《紅豆曲》在戰後肯定流傳甚廣。甚至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仍有流行歌手鮑翠薇重灌這首歌,當時它還用於紅豆沙食品的廣告之中,只是名字已改為《紅豆相思》而已。據筆者考究,電影《紅豆曲》的廣告,在一九四一年的元旦已見刊出。但影片要到是年的十二月才正式上映,期間連電影公司的名稱也換了,由「黃金影片公司」變成「星光公司」,似乎意味二馮的求新曾遇麻煩或阻力!再說,電影《紅豆曲》是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三日上映的,但同一個月的聖誕節,亦即十二月二十五日,香港便淪陷,進入日治時代,這也使同名主題曲帶點傳奇色彩。

 

  如果程萬里說的沒錯,邵鐵鴻寫這首《紅豆曲》是花了七個晝夜的,看來是甚殫精竭慮的,所謂成如容易卻艱辛。看看後來這首歌的廣泛流傳,可說間接證明歌曲旋律是甚易上口也頗優美,相信邵氏花這七個晝夜來寫是非常值得的。

 

奇美過門黃霑也讚賞

  要為文賞析《紅豆曲》,不免想起二零零二年年尾的時候,筆者正在做一個「香港流行曲裏的中國風格旋律」研究,為此通過傳真機筆談的方式與黃霑做訪問。其中便談到《紅豆曲》,黃霑說:「我反對粵語歌先詞後曲,是因為粵字九聲。本身音樂性強,限制了旋律去向與發展。有時,短短四句詞,可以幸運地配上個不差的旋律,也只是僥倖。大部份時間會像南無的頌經式吟哦,因此不太主張青年人嘗試,以其費力而難討好。即邵先生的《紅豆》也要靠過門優美旋律轉移注意力。第一句,就不是出色起句。但『紅豆生南國』這句詩,人人皆知,腔以字存,只能說是『好命』碰巧遇上。」按理解,這兒黃霑說的「第一句」,是指譜「紅豆生南國」這詩句的樂句。

 

  筆者估計,《紅豆曲》整首歌都是先詞後曲的,而不僅是中間的四句王維詩句屬先詞後曲。儘管黃霑在字裏行間對《紅豆曲》的曲調並不特別好評,但至少他也認為歌曲的過門旋律是優美的。

 

  上一輩音樂人習慣以先詞後曲的方式創作小曲,大抵也真是為了補救歌調旋律難譜得優美,往往很用心寫一個用於過門以至引子的旋律,讓它穿插於歌曲的段與段之間,既起「標題」或「簽名」的作用,也使歌曲聽來份外有吸引力。

 

  較仔細地分析一下《紅豆曲》那個引子過門兼用的樂句,光是音群再現(由於是即時再現,亦可稱為「連珠」)的手法就使用了三次,其中有回文性質的音群也有兩個。這些美化旋律的技巧,足以保證旋律的美聽。是以大行家如黃霑,亦由衷讚揚這樂句之優美。

 

為旋律美寧有幾個拗口字

  在進一步賞析《紅豆曲》的歌調時,得先說說歌詞中幾個字。首先是「共唱紅豆詞」的「詞」字,有些版本,是寫作「共唱紅豆詩」的。但不管是「詞」是「詩」,都沒法唱得「啱」音的。前者只能唱成「賜」,後者則會唱成「試」。其次,王維原詩第三句是「願君多採擷」,但歌詞把「擷」改成「摘」,使之由中入聲變成陽入聲,字音低了。第三個字是「此物最相思」的「思」字,也是不大「啱」音的(「春來發幾枝」的「枝」字的倒音情況也相類,但感覺上較易接受),有些歌者以倚音的方式唱出,即先從「五」起音,再滑落到本音「六」,那才露字。第四個字是末句「致惹恨無期」中的「無」字,它一定會唱成倒字的,聽來聽去都只能是「致惹恨『慕』期」。

 

  設若邵鐵鴻真是花了七天七夜來寫《紅豆曲》,卻讓歌中有三個頗明顯的倒字,又改了王維原詩一個字,這些應該不是無心之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權衡過輕重的。看來,那是為了使旋律順暢些,又不想改動已定稿的歌詞,因而不得不在「啱」音方面做些犧牲。

 

  《紅豆曲》的曲詞,共十二個五言句,非常齊整。也許因此譜成的樂句,有三分二(即共有八句)使用相同的節奏型(參見《紅豆曲》旋律分析圖中所示的:「整首歌曲最常見的節奏型」),其餘四句基本上也算是具同類節奏型的,只是音符上有所減省。事實上,從歌詞的角度看,各個五言句相應的字所分配的拍位都是相同的哩!如此近乎統一的節奏型與字句拍位分配,優點是易記;缺點則是欠變化,較單調和呆板。不過,邵鐵鴻在別的方面做了不少補救。

 

  先說音區方面,三個段落,音區是逐步下移的。第一段處在「士」音至「生」音之間。第二段處在「合」音至「生」音之間。第三段則是明顯下移了,是處在「仜」音至「五」音之間。從這方面看,至少有愈唱愈低徊之感。

 

  其次是歌調中有不少「連珠」與「回文」,俱是能使旋律美化的作法。比如首段後半段,「工六」二音凡三現,便是典型的連珠手法,還首尾相顧。也許為此,「共唱紅豆詞」情願讓它唱成「共唱紅豆『賜』」,而不譜成「工六尺上尺工上」。

 

  歌調中的「回文」音群甚多,筆者標註在旋律分析圖上的就有七組之多。不過有些是不完全的,亦有稍變形的。像「晨起懶畫眉」一句,「尺六反六工尺」須在開始的「尺」與「六」之間加上一個「工」音,那才是完全的「回文」,又如「願君多採摘」一句,真正的回文應是「工六五六工」,而今卻是「工生五六工」。縱使如此,旋律線已頗優美。由此想到,邵鐵鴻把「願君多採擷」改成「願君多採摘」,該是為了讓這近乎「回文」的旋律線得以保存。權宜地想,保留「擷」字,以倚音的方法解決,比如先起唱「六」音然後迅速滑到「工」音去,也勉強算是保存了這「回文」音型,但「擷」字是入聲字,這樣處理並不好唱。

 

  《紅豆曲》還使用到離調和轉調的技巧,而且連本調計共涉及三個調門,因而在感情上的色彩其實是頗富於變化的。「紅豆生南國」一句中的「合乙尺合」已有離調的傾向,是朝原調的上方五度轉調。「此物最相思」一句的「五尺反六五六」亦屬離調,但這次是朝原調的下方五度轉調,在新調上的實際旋律乃是「工士上尺工尺」。這時,會發覺它與「春來發幾枝」的音調「工合上尺工六尺」是很相近的。因而也可以說,「春來發幾枝」與「此物最相思」兩個樂句是近似的模進關係。

 

離調成模進 樂句呼應緊

  較低佪的第三段,更是整段都是離調的。「相思何時了,觸景最神馳」兩句是朝原調的上方五度轉調,「悔將紅豆採,致惹恨無期」兩句是朝原調的下方五度轉調。這一段的前半和後半竟分屬不同的調門,理論上,前半所處的調門比本調壓抑些,後半所處的調門比本調開揚些,可見那感情上的色彩變化頻仍,一點都不板滯。由是我們也會發現,「觸景最神馳」和「致惹恨無期」兩個樂句也有近似的模進關係。這些若隱若現的模進關係,是使樂句間有較緊密的呼應,使旋律結構較工整。

 

  歌曲最後四個音「反工尺上」相當於新調門上的「上乙士合」,以此看,它跟歌曲開始的四個音「生彳乙五六」比較,只是低了八度而已,故此是一種首尾相合,遙遙呼應。何況,這四個音,還出現在引子和過門中,就更增強了旋律發展的統一感。

 

  經過以上的約略分析,可見《紅豆曲》雖全以先詞後曲的方式寫成,卻感到它的旋律較易上口較動聽,那絕不會是沒原因的,它實際上是經過作曲人的精心安排的,但卻又看似沒怎樣刻意安排。

 

 

 

按:本文原刊於第一四七期《戲曲之旅》(2014年七月號)的「小曲微觀」專欄

 

 




阅读(140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