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4-05-06 09:22:42
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話詞說」專欄,見報標題是「詞人跟曲調『搏鬥』痕跡」。但在這兒貼出的版本稍有修改。
電視劇《食為奴》的插曲《離人淚》,歌詞中融入了不少蘇軾宋詞名作《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的語句。這不必又歸因於「中國風」的餘波,至少,古裝劇的歌曲,曲調合該傳統中國些,歌詞合該優雅文言些。
由《離人淚》不禁想起年前張學友唱的《定風波》,那歌詞中亦融入了若干蘇軾另一名作《定風波》的語句。但不同的是,《定風波》是唱國語的,《離人淚》是唱粵語的,國語詞易寫,造語較自然渾成。粵語詞難填,填出來的詞總會呈現一二處詞人跟曲調「激烈搏鬥」而遺下的痕跡。唱粵語的《離人淚》,亦是這樣。
比如首段中的「曉雨驚濺花中蕊」,「中」是冗字,「曉雨驚濺花蕊」就神滿意足。但為了一音填一個字,惟有加上。可為何一定要在這兒一音填一字,之前的一句「萬里夢魂待相許」的「許」字卻可以拖一兩個音?
又如詞的末句「將貪戀的半生藏入髓」,「入髓」是文言,「藏入髓」加上之前的「的」字,卻變成半文不白。相信在旋律的規限下,填成這樣應該已是「眾害取其輕」吧?
《離人淚》的填詞人是小克,已屬資深填詞人,尚見「搏鬥」痕跡,這便可知填粵語歌詞之難。其實《離人淚》的曲調並不中國,倒是要靠曲詞中那些融入古詞的語句渲染中國風味。
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整首詞都跟楊花有關。但小克融這詞作的語句進自己的作品中,似乎見不到哪處跟楊花有關。然而,蘇軾原詞有「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小克的歌詞則有「遺恨此花飛盡」、「無恨此花飛盡」,小克這兒的「此花」是指甚麼花呢?詞中未見交代,我們只能想當然地認為,也是指楊花吧。由於這應是理解《離人淚》的關鍵詞,必須先弄清楚。
在蘇軾原詞裏,「不恨此花飛盡」含有「楊花一旦飄飛盡了,也意味着春光完全逝去」。小克的「遺恨此花飛盡」大抵也有這重意思,其中的春光還應喻及美好的相戀時光。這樣,最後兩句「無恨此花飛盡,將貪戀的半生藏入髓」,也就不難理解了。
可是,《離人淚》的歌詞,頗有些費解之語,不知又是不是詞人跟曲調「激烈搏鬥」而遺下的痕跡?
首段之中的「柔腸待結」便是一例,照字面解,或是「柔腸等待打結」(總不成是「等待了結」吧)的意思,如果真是此意,為何要等待打結呢?
第二段,「半分愛,染山水」,不知是怎樣的「染」?筆者想起「血染河山」,血是紅色的,有顏色就可跟「染」拈連。但「愛染山水」呢?「愛」是甚麼顏色?小克難道暗用英文歌典故《Love Is Blue》?這肯定會被指想多了罷!同一段中,「**開卻閉月裏」,相信需要欣賞者自行加字才好理解,比如「情花欲開,卻像浮雲蔽月般的被閉蓋起來,開了也像沒有開過」。其中省下了的一個「花」字,未必人人可以綴拾回來。也是同一段,「鶯囀出的半音」,那「半音」亦費解,或者是西洋樂理中的那個「半音」概念,若然卻甚抽象。
又如第三段有一句「人望高處像禾穗」,比喻的相似點是「高處」:禾穗也努力向高處生長,只是這個比喻似乎完全不起積極修辭的效用,不寫「像禾穗」這三個字,文意毫無損失,只是,那三個字位……也許,這處的比喻用的是另一相似點:低垂──雖然人望高處,但最終卻讓人像禾穗般垂頭喪氣,但這樣理解自覺仍牽強。
《離人淚》之中,當也有一二滴詞人之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