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4-02-07 11:32:32
《賀新郎》,又名《金縷曲》,是豪放派詞人喜用的詞牌,比如辛棄疾便用這個詞牌填了至少廿二首詞。
這個詞牌長一百一十六字,如此長度,要譜成粵語歌,難啊!因為那種聲韻安排的方式,至少不可能譜成流暢而易記的粵語唱的流行曲旋律。所以,要譜,「疊埋心水」譜粵調便是。
辛棄疾以《賀新郎》填出的名篇甚多,筆者選了「甚矣吾衰矣……」這篇。
既然是準備譜成粵調,好奇的試試設計一個「格式」,讓它的上下片基本上能共用。一般而言,格式的規限越多,旋律結構越緊密,也就越易記易唱,但過多了,彷彿要變成流行曲,那便有反效果。所以,給自己的格式規限,僅是樂句的長度及結束音。此外,也規限本調須用乙反調音階,卻在「我見青山」、「不恨古人」兩個韻句上轉回正線。
其實,還有一個不明顯的規限,就是限定在上下片的頭三個韻句,不得見so音和la音。但到了「我見青山」、「不恨古人」兩個韻句卻須用上整首歌的音域。這是必須的對比。
在這樣的安排下,譜出來的歌調,上下片開始的三個韻句,旋律不求聽者能記得住,只求感受到其中的沉沉吟吟。到「我見青山」、「不恨古人」兩個韻句,卻努力讓其旋律感強些,最好易記易唱。現在交出來的「卷」,看來上片「我見青山……」的效果好些,那種流暢甚至延展至「情與貌,略相似」一韻。相較之下,下片「不恨古人」那兩句便遜色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