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4-01-12 09:25:33
與年輕的朋友交流粵語聲調的知識。然後發現在唐詩:「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之中,「斷」和「近」都有書面讀音與口頭讀音的差異,而且不僅是聲調變,連聲母都變了。
「斷」書面讀音是陽去聲,聲母是不送氣的d;口頭讀音是陽上聲,聲母變了是送氣的 t 。
「近」書面讀音是陽去聲,聲母是不送氣的g;口頭讀音是陽上聲,聲母變了是送氣的 k 。
還有沒有其他例子呢?暫時只能多找到一個:
「淡」書面讀音是陽去聲,聲母是不送氣的d;口頭讀音是陽上聲,聲母變了是送氣的 t 。
不過這些變化不是必然的。像「判斷」、「乾綱獨斷」中的「斷」,口頭讀音依然是陽去聲的。「近傍」、「冷淡」亦然。對外省人來說,這或者會感到難以掌握。
除了「斷」、「近」、「淡」,粵語中還有沒有別的例子,當書面音轉為口頭音時,是聲調聲母同時變的呢?
在樂茶軒賞歌聽樂,又多察覺兩例,一是「坐」,陽去不送氣是書面讀音,陽上送氣是口頭讀音。另一例是「處」,但懷疑是某些鄉音的影響,如「邊處」說成「邊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