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4-01-07 09:47:06
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話詞說」專欄,見報標題是「真差與假差」。
一直想談談C AllStar的《差詞》,但覺得可以稍押後,誰知便押後到過了一三年。
《差詞》屬於鬼馬、謔笑之詞,又或是古人稱的俳諧詞。筆者近期剛在讀一本《中國古代俳諧詞史論》,此書可謂是為古代俳諧詞翻案,比如書中說到:「從古至今,俳諧詞就是俗詞的觀念深入人心,其實,此種觀念很有問題……」其後又指出:「有些俳諧詩文恰恰表達了詩人內心苦澀酸楚的複雜情感,在自嘲的感懷中試圖消解心中的塊壘,滲透着一種『含淚的微笑』。這些詩題為俳諧體,但並不俚俗,反而顯示了詩人的雅意真情。」
一直覺得粵語歌裏不少鬼馬謔笑之詞也常滲透着「含淚的微笑」,不該視為「俗」詞。但粵語歌即使並非俳諧詞,一旦多用口語,香港人自己都已經覺得「俗」,真是無藥可救!由是又想到筆者一位來港多年的台灣友人,因受粵語影響,當他回台時,便被指中文退步了。這位友人也每覺粵語歌而用到口語入詞,便俚俗不堪。然而,粵語口頭最常說的飲飲食食加餐飯等等,都是《詩經》、漢樂府的用語,怎能說是俚俗呢?最多只能說是回復古人的雅言吧!
回說《差詞》,它實在是一本正經的訴說用粵語寫歌詞之苦。可是其中故意讓不少詞句「唔啱音」,唱來甚拗口,也就是扮填詞初哥來造出諧謔效果(「唔啱音」的詞作就是一種差詞嘛),但這些大抵只有粵語人才「識笑」,外省人「縱使相逢應不識」,嗯,粵語口頭語「識」也是雅言,期望外省人真能「識」得。
「……其實好羡慕果啲英文歌,就算點寫都不怕音填錯,求其baby baby baby,咁就一首歌。粵語有九聲容易拗音,唱七八九要好小心……Where did you go What have you done,hookline最好填英文,反正人人易唱易記一樣完美。粵語分書面口語好麻煩,用晒啲口語又好似好唔慣,文法唔簡單,寫得好又無人讚……填不到啦填普通話,又典雅又大中華,反正人人熱愛台妹,一樣完美。用粵語嗎太粗鄙啦,中國風好怕之乎者也,寫愛情又易老土,中文特別肉麻,是但啦算數啦,寫詞先生我服咗你啦,不會填詞唔係我差,係廣東話!」
當中若干「斜體」字句是用普通話唱的,可見這詞是粵語口語、英語、國語三語混雜,亦是一般人眼中的一種差詞!可是在本詞中,這些混雜卻是必要的,完全不是詞人功力差而產生的。
詞中其實還有這兩句:「謹記唔填錯音,填鄧凳定燈等」,可見詞作者是深懂粵語詞合音之道,當必須字字合音時就說到做到,豈是初哥?其他若干拗音字句,是故意而已。
詞作者就是以這種「差詞」的外表來語語中的地表現填寫粵語歌詞之艱苦和煩惱,其實是好詞!這種不調和的反差,是自我嘲弄,也正是「試圖消解心中的塊壘,滲透着一種『含淚的微笑』」吧!
事實上,「hookline最好填英文」、「填不到啦填普通話」正指出了時下好些粵語歌詞虛應了事的慣常伎倆,那真是差詞。當然時下還有不少粵語歌詞並不混雜英語國語,而且寫得很有意思。而詞中「用粵語嗎太粗鄙啦」一語所說的也正是筆者在文首說的那種景況:人們「每覺粵語歌而用到口語入詞,便俚俗不堪」!再說,「是但啦算數啦」是截取自黃偉文的粵語口語詞作《你唔愛我啦》,有向他致敬之意。
交代一下,這首精彩的《差詞》的詞作者,只署一個「簡」字,尚不知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