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22466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3-09-10 09:34:38


 

  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話詞說」專欄,見報標題是「香港流行音樂小回憶」。

 

 

  這陣子才知道假音人陳浩峰有首歌叫《唱K回憶錄》,而這樣也才省思起進念兩三年前也有部叫《唱K回憶錄》的舞台劇,並曾「載譽重演」。

 

  兩年前的九月十七日,本報曾訪問過陳浩峰,文章標題是「不唱K的日子,我們唱K去」。當中曾說:「『其實,現在一個二十五歲的人,很可能已經不是很知道梅艷芳、張國榮是甚麼人。』記憶的消亡,他認為,更加要提出那些曾經存在過,並值得留下點甚麼的東西。」

 

  其實K歌這重要的一頁香港流行文化史,已有不少粵語歌詞為它留下印記。即使不知道有陳浩峰那首較冷門的《唱K回憶錄》,陳奕迅的《K歌之王》知者應仍不少。何況近年的粵語詞人喜作「詞史」,香港流行文化的點滴變遷,只要有心,都可從粵語歌詞中找出痕跡。詞人都是過來人,寫起這些變遷,常見感慨甚深。

 

  香港的流行音樂,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那一回band潮,波瀾壯闊及影響深遠之處,跟九十年代的K歌潮絕對難分軒輊。但那時的過來人能寫詞的卻不多,所以,為六十年代那次band潮留下印記的粵語歌詞,幾乎找不到。筆者倒是非常記得,過來人林振強填過一首《開路先鋒》讓林子祥來唱。所謂開路先鋒,就是指六十年代那一群熱衷玩band唱英文歌的樂壇先輩。

 

  K歌是唱他人生產的商品音樂,難談得上創意。六十年代band潮,年輕人個個一心向西,玩唱英文歌,作也作英文歌,英文歌與搖滾音樂至高無上。

 

  或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香港是有過一段頗長的歲月,年輕人時興用粵語去寫、去唱,去電台演唱,而伴奏音樂也是這些年輕人自行玩奏的。那是上世紀三十及四十年代的事情!那批年輕人到了五十年代,都成了有名的音樂家、詞人、名伶、名導演等等,不可謂影響不深,重要之處絕對能跟六十年代band潮與九十年代K歌潮相提並論。

 

  說清楚些,那時他們去寫去唱的,不是流行曲,而是粵曲或粵曲小曲。當年他們紛紛組成音樂社音樂團等,絡繹不絕的排隊去香港唯一的一間電台作「特備演出」,那時《華僑日報》每有音樂社音樂團作「特備演出」,更會以整版篇幅刊載該晚演唱的曲詞,可以看到,曲詞大多是全新創作的!這樣的粵語唱作文化,何等璀璨!

 

  我們當然不會認為他們唱的是「流行曲」,但這明明又是當時香港的一種流行音樂文化。見到這些景象,筆者開始有些明白,為甚麼香港的粵語流行曲發展,比上海的國語時代曲發展遲那麼多。而問題重點應該是,三四十年代的香港有自己的粵語流行音樂文化風尚,根本不需要今天我們那種叫作流行曲的東西。

 

  五十年代開始,南來的國語時代曲,西來的歐西流行曲,兩路並進,「迫使」香港也要發展粵語流行曲,當年的音樂社音樂團潮流,漸漸消亡湮沒,只見過五十年代後期的時候有過來人陳倉穀曾為文憶述,但描繪出來的圖景已頗多走樣。至於印記這音樂社潮流的「詞史」,一首都沒有!

 

  說來,香港的粵曲、粵劇史,向來沒見多花一筆去記述這些曾經非常蓬勃的音樂社潮流。也許,相對來說,那確是當時的「流行音樂」,不該記在粵曲、粵劇史上!

 

  音樂社潮流文化這一頁歷史也真可憐復可哀。但願有一天港人能為之作《音樂社回憶錄》。

 

 

 

 

 

 

 

 

  












 
阅读(120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