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998310
  • 博文数量: 4598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9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8)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3-09-02 09:05:40


 

  提起《胡不歸》,可以有無盡的話題,但本文的焦點將只集中在《胡不歸》小曲,而單是這小曲,也頗傳奇。

 

  話說一九四零年的時候,導演馮志剛把薛覺先的名劇《胡不歸》搬上銀幕,並把故事背景改為時裝。為了拍電影的需要,馮志剛還親自寫了一闋曲詞,請薛覺先的「私伙作曲人」梁漁舫譜上曲調(可參看珠璣導演的《懷舊集》,原文刊於一九八一年三八九期《新電視》)。影片於一九四零年十二月六日上映後,這首歌曲立刻風行起來,而一般稱它為《胡不歸》小曲。

 

  《胡不歸》小曲一直都很知名,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粵語流行曲開始振興,這時候甄秀儀、徐小鳳、張慧等三位歌手都曾各自灌唱過這首《胡不歸》小曲,當然也不應該漏掉八十年代的懷舊電影《胭脂扣》中,張國榮也唱過。

 

  《胡不歸》小曲,從前人所述,肯定屬先詞後曲的作品。可是稍仔細地分析那曲調,卻感到勝似先曲後詞,頗是神奇!

 

  事實上,單看曲詞,已饒富音樂感:

        胡不歸,胡不歸,

        杜鵑啼,聲聲泣血桃花底。

        太慘淒,太慘淒,

        杜鵑啼,堪嗟嘆人間今何世?

        聽復聽兮,懷鄉客子恨春歸;

        聽復聽兮,樓頭少婦傷春逝。

        那子規,底事撩人嗚嗚啼?

        嗚嗚啼,底事聲聲胡不歸?胡不歸?

 

歌詞不長,八十字也未夠,其中卻有不少雙聲(慘淒)疊韻(樓頭)、疊字(聲聲)、重出字句(胡不歸、太慘淒、聽復聽兮、底事)、頂真(嗚嗚啼),詞以「胡不歸,胡不歸」開始,又以「胡不歸,胡不歸」結束,往復迴還,完全是十分富音樂韻律的表現形式。



 

  梁漁舫為這闋曲詞譜曲,採用了三拍子,亦是一奇。三拍子屬舶來的東西,但粵樂粵曲界音樂人個個躍躍欲試,三十年代初陳文達賴以一舉成名的粵樂《迷離》,就是用三拍子寫成的,往後,粵樂家都總會找機會試用三拍子來寫曲。卻想不到梁漁舫譜《胡不歸》也要採用,然而這電影版的《胡不歸》是時裝背景的,配一首「洋洋地」風味的新小曲,也是合適的。再說,這首小曲還帶點點兒乙反調風味(一般純正的乙反調曲子很少用「士」、「工」二音,這小曲卻例外),也就是說「三拍子」混雜進「乙反調」,是另一奇!

 

  看看附圖一(曲譜略有簡化)的簡略分析,可見到其曲調的寫法,有點像西方作曲法所愛用的「動機」法。第一句「胡不歸」歌詞(實際唱來乃是「胡呀胡不歸」)所問取出的音調「a」,成為重要的動機,它的節拍形態,經常重現;它的音調,也作了多次變形(參見附圖二上方的展示),這使得曲調頗有結構緊密的感覺。



附圖一


  除此之外,樂句間前後呼應之處也是甚多的。比如圖一之中第一行第二個樂句「b」與第三行的第二個樂句「高b」屬八度關係,第四行末處的幾個音「六五尺反」是「高b」「反尺反六五六」的鏡影(刪減了居中的「反六」兩個短音),第九行更是完整地把樂句「b」重現,其實這個樂句「b」是由樂句「a」自由模進而得出來的。

 

  又例如,第四行的兩個樂句,是頂真關係。第五行和第六行的樂句的關係亦十分密切,這兩行都各有兩個樂句,其兩個位於前端的樂句是向下移一個音階的關係,故筆者以「d」和「d減一」來標示,而兩個位於後端的樂句,節拍完全相同,兩句句末的幾個音是音群易序的關係。第七行則彷彿是把第三、第五及第六行的前端樂句揉合變化而成,像在發揮「起承轉合」中那種「合」的作用。

 

  以上三段文字的敘述雖瑣碎,卻可見樂句間呼應關係之錯綜複雜,很難想像是先有詞後有曲的。



 

附圖二

  這兒特別說說《胡不歸》小曲中三種較特別的旋律構作手法:「倒影」、「雙蝶變」和「過板掏」。

 

  「倒影」手法不難明白,看附圖二下方的「倒影示意圖」即能一目了然。

 

  「雙蝶變」手法,須借助附圖二上方的圖示來詮釋。仔細地說,圖中「a」衍變成「a1a2」,「變a1」衍變成「再變a1」,那種衍變模式便喚作「雙蝶變」──像是由兩隻一樣一樣的蝴蝶融合衍化而成。具體來說,比如由「a」衍變成「a1a2」,是先把樂句「a」:「合仮合工尺」疊寫一遍(但新疊寫出來的那個樂句在歌曲中其實是不存在的,是虛空的),然後衍化成新的樂句「a1a2」。補充一句,「雙蝶變」乃是「雙疊變」的諧音。

 

  「過板掏」是外省的民間音樂術語。想不到粵曲小曲創作之中也能見到實例。《胡不歸》小曲末處「底事聲聲胡不歸」一句,要是按一般的創作思路,第二個「聲」字所譜的「尺」音會唱三拍,可是現在「尺」音只唱了一拍便讓其後的樂句提前起唱,這種情形,便稱為「過板掏」,這手法旨在改造死板的寫法,使音樂發展有靈巧鮮活的新變化或新面貌。

 

  《胡不歸》小曲較少使用「連珠」手法,可是用起來也甚見巧妙。如圖二第五行,開始是「尺乙上乙」,其後卻變成「上乙尺乙」,兩個小音群的次序倒轉了,聽來新鮮,而「連珠」的效果不減,很能瑯瑯上口。

 

  寫到這裏,說的都只是旋律結構上的事情。這兒且簡略地談談它的表情能力。所謂「欲道纏綿須反覆」,這個曲調以「合仮合工尺」作「動機」,讓這「動機」的變形在曲中經常出現,便已很能營造出纏綿悱惻之感覺,何況曲調還加進了些乙反調的淒慘風味。以圖一中的第三、第四行為例。第三行的樂句「c」和樂句「高b」都由動機樂句「a」通過自由模進而產生的,也就是把同一樂思變形不變神地重現,一再詠嘆,第四行開始是樂句「c」之倒影,然後是頂真,繼而出現樂句「高b」之變化了的鏡影。這些「影像」,或可想像成是「我思君」與「君思我」之變,實際上悱惻之情並沒有變。再說,第四行最後的一個音停歇在很不穩定的「反」音上,起着問號作用,跟詞句「嗟嘆人間今何世」的痛心地詰問的語氣極其配合!

 

  本文只是粗略地分析了《胡不歸》小曲的旋律,已可窺見它的構造之美妙,足證梁漁舫音樂創作才華的高超。可惜梁氏存世的音樂作品寥寥可數,遺憾!(有關梁漁舫的生平與作品簡介,可參閱本刊第一一七期筆者之拙文「梁漁舫粵曲流行曲兩相宜」)。

 

 

按:本文原刊於二零一三年八月號第一五三期《戲曲品味》「曲小情深」專欄。現在貼出的版本略有增潤。

 

 

 







  
阅读(140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