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8241968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IT职场

2013-08-02 08:40:38

 

  去年聽胡美儀的演唱會,她在唱《紅燭淚》之前,把這首小曲形容為「粵調之中的XO」,真是貼切。

 

  據王粵生的門生近年編印的《王粵生作品選 創作小曲集》所記,《紅燭淚》是特為粵劇《搖紅燭化佛前燈》(首演於一九五一年十二月份)譜製的,原名是《身似搖紅燭影》,由唐滌生作詞,王粵生譜曲,紅線女首唱。

 

  這首小曲不但深受粵曲迷喜愛,更屢獲流行歌手青睞,「流行曲版本」數來就有麗莎、張慧、劉鳳屏、汪明荃、薰妮、柳影虹,以至較近期的童麗、胡美儀等人灌唱的,這說明好作品常常能衝破界限。但《紅燭淚》(曲譜曲詞見附圖,是現在較通行的版本,事實上經過多年流傳,不斷有所改動,已成集體智慧結晶)好在哪裏呢?

 

  《紅燭淚》明顯是先詞後曲的,所以唐滌生的詞是一切的起點:

        身如柳絮隨風擺,

        歷劫滄桑無了賴,

        鴛鴦扣,宜結不宜解;

        苦相思,能買不能賣。

        悔不該,惹下冤孽債,

        怎料到賒得易時還得快!

        顧影自憐,不復似如花少艾,

        恩愛煙消瓦解,只剩得半殘紅燭在襟懷。

 

  詞很短,只有七十多字。字面很漂亮,也講究平仄,但音樂性似乎不算強,字詞句的重出,只在三句中見到,即「宜結不宜解」中的「宜」字,及其後的「能」字和「得」字。此外,「滄桑」是疊韻,「了賴」、「鴛鴦」、「相思」、「冤孽」是雙聲,「結解」是拆開了的雙聲,「買賣」是拆開了的疊韻兼雙聲。富於音樂性的因素,看來就是這麼多了。



 

  所以,說到底還得靠作曲家的「魔筆」,借曲詞的些微之力揮灑出迷人的旋律線條,釀出粵調中的XO

 

  《紅燭淚》採用善於表現哀愁的「羽調式」,即以「士」為主音,先決地奠定了作品的淒楚情調。此曲一般分成兩個段落,其分析見附圖一和二。請注意,圖內是把歌中的「揹仔字」部份省略去的,這樣會簡單清楚得多,且並不影響曲調的本體。



 

  看看附圖一對首段的分析。它共有四個(行)樂句,單看「表面」,四句都是首末同音的,也就是「首尾相顧」,屬於樂句自身的「魚咬尾」。尤其第四句,首三個字的唱詞所配的音調(按:在較原始的版本中,是以高八度唱的)已是「首尾相顧」,後五個字所譜的音調同樣是如此,而且所「相顧」的音是同樣的「士」音──這其實變成在使用中國民間音樂的一種常見手法──圍繞中心音。這些安排,讓樂句悄悄的散發一種不易察覺的優美,是古代文人所說的「暗香浮動」吧。再說,這第四個(行)樂句,也許唱成「尺工尺工合士」(此處用了「連珠」之法)便可以結束,但作者卻在這「合」與「士」之間添加了十六個時值相同的短音,迴環往復中有兩處大跳,使旋律線曲折生姿,而情感則在音調的起起落落、兜兜轉轉中,一唱三嘆。

 

  第三個(行)樂句譜來也有蕩氣迴腸的力量,因為句中包含兩串「連珠」,既易上口,也造成強烈的曲折纏綿感。這兩串「連珠」,一串是「工六」或「工六士」,處於樂句的首末之處,當中「六士」屬大跳,使情緒趨激動;另一串是「士上」,處於樂句中間,而「士上」是「工六」這兩個音向下移位所生,情意低徊。所以,這一句是「激動」→「低徊」→「激動」,滿帶情感張力。

 

  至於第一和第二樂句,乃是對比型的上下句構。因為上句骨幹音是「工士尺士工」,下句的骨幹音是「士尺仜士」,在音區上成對比。由於受粵語曲詞的「尖沉」音的影響,音調中每多大跳,旋律因而常具激越的情感因子(可見粵語字音的高低比平仄更能影響旋律的線條)。以此類推,第三和第四句則是另一對同樣對比甚強的上下句,而它們跟首兩個樂句隱約有所關連。

 

  事實上,從結構上看,第二句與第四句屬「同頭合尾」的關係,作用是使句構之間有較工整而統一的呼應感,減弱鬆散的感覺。「同頭」,指的是第二句開始處的「士上尺尺」緊縮成「士尺」作為第四句的起始音(這「士尺」在第四句還是「連珠」地出現的哩)。「合尾」,是指兩個樂句有大致相同的樂音,主要是指「乙士合仜士」這五個音。


 

  《紅燭淚》的第二段,比第一段多了一個樂句,看上去頗不齊整,但旋律既是因詞而生的,「齊整」與否,已不重要。

 

  次段首個樂句,就像是宋詞那些在下闋「換頭」之句,變化總是比較大的。事實上,音樂家還安排了不少唯這一句獨有的元素,如「反」音、全首歌最高的「生」音,以至採用「尺」音結束樂句,都只能在這一句之中見到。這一樂句開始兩小節中的「工尺上尺工」,可說是擷取自第一段第一句的尾部,而在其前面多添兩個音,變成「上尺工尺上尺工」,平順的音勢蘊含兩重回文,旋律線條華美,其中的情感則稍見安逸,但接下來緊湊而上下流轉的音調,加上上述那些獨有元素,情感又變得動蕩不寧!值得多說一下的是,這次段首句的後四小節也蘊含了兩個回文音群:「工六五生五六工」、「尺上士上尺」,所以它的線條依然絢麗。

 

  第二與第三樂句,看它們的後半句明顯是「合尾」的,所合的還是在第一段已使用的「尾」:「乙士合仜士」,故此還跟首段遙相呼應。這第二、第三句的前半句也是很相似的,第三句的骨幹音「尺乙士」完全可以在第二句中的對應位置上找到。故此,這是音樂家巧妙地把一個樂句變成兩個樂句,而且各有特色,並非完全的樂句重覆。第二句的特色是連珠與頂真,所連的「珠」有「乙士」及「乙士合仜」,開始的四拍是兩端寬中間緊;第三句的特色是回文:「尺工乙工尺……」,開始的四拍是前緊後寬。這就像玫瑰與薔薇,各具不同的美態與芬芳。

 

  第四樂句,起始的音「尺乙」可視為由前兩個樂句的句頭繼承而來,開始的四拍一拍一音,彷彿有一股振作的力量,但它的尾部「上士上士上尺工」,音符變得密集而又見「連珠」之手法,纏綿悱惻之感,總易因之而生!因而也抵消了前面那小小振作。追溯起來,這「上士上尺工」也可說是第一段第三句的某個音群的再現,是遙相呼應。事實上,次段最後一個樂句,跟第一段的末句也同樣是遙相呼應,因彼此的最後十七個音都是一樣的,是大幅度的「合尾」。細數一下,整首歌曲的九個樂句有五句以同類的音群收結,就這一點看結構是整然的。

 

  再說回兩段旋律那最後所共同的十七個音,第一段只配以一個「賣」字,第二段卻配以「在襟懷」三個字。這是粵語小曲容許拖腔的好處,能比較有彈性地安置有長有短的詞句。

 

  以上的分析,相信已頗充分的說明歌中的多個樂句都別具動人心弦之力量,但仍難免掛一漏萬,比如歌曲的最後一句,開始的三拍也是一拍一音,那況味跟之前的一句開始處的四個一拍一音相近又不雷同,但相信讀者能夠舉一反三,便不多贅言。故此,讚譽《紅燭淚》為「粵調XO」,委實恰當不過。由此曲或者還可以說明,粵調的長處就是委婉纏綿,詞人所寫的歌詞音樂性不強有時也問題不大,卓越的作曲人會有妙手能回天!

 

 

按:本文原刊於二零一三年七月號第一五二期《戲曲品味》「曲小情深」專欄。

 

 

 

 









 
阅读(239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