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3-01-25 09:29:24
1974年8月18日,《華僑日報》的《星期特刊》有一篇短文,標題為「仙杜拉有自己的節目」。內文如下:
仙杜拉是無線電視的歌星,合約所限,她是不能在麗的電視演唱的。她在《啼笑因緣》唱的主題曲,風魔了全港。這是一曲粵語流行曲,他在電視唱出之後,再加上灌了唱片,以至一時之間滿街滿巷傳出來的都是這一支歌的唱詞。
仙杜拉在無線電視曾有一個自己的節目。所謂自己的節目是指這個節目以她的名稱:「仙杜拉之歌」是也。
以名字為特輯的有不少,以藝員名字作為節目名稱的實在不多!無線的《仙杜拉之歌》是,麗的陳美齡與奚秀蘭也擁有自己的節目。
仙杜拉是一位不拘小節,也不拘禮節的人,她認為做人要自然一點才有樂趣,不該受到太多束縛,比如禮教、習俗都是束縛之一,有時候要遵守,有的時候卻可以少理!她舉出例子,私人熟朋友間的相聚,就不必理會那些禮教等習俗,免得大家受拘束,不能盡興!
英文歌,仙杜拉唱得很好,她原是以唱英文歌為主的,但是,有人以為她的粵語流行曲唱得更好,比如她唱的《啼笑因緣》與《南屏晚鐘》等,就更受歡迎。
說來,那時真是很流行以歌手名字放進節目名字中的,仍記得奚秀蘭那個麗的節目名叫《秀蘭歌聲處處聞》,當然後來又有《溫拿周記》、《家燕與小田》之類。
此外,1975年1月19日,《華僑日報》的《星期特刊》卻有一篇短文是關於另一隻「筷子」阿美娜的,標題為「阿美娜唱粵曲 捨長取短屬不智」。內文如下:
阿美娜在麗的電視中,大唱其廣東小調,編導方面可能有兩個目的,一者是爭取觀眾的視切感,二者是借此說明:無線電視的仙杜拉能唱廣東歌,我們的阿莫娜也能唱,如此便能有明顯的分庭抗禮之局面了。
然而,阿美娜的廣東歌實在不好聽,因為她廣東話也蹩腳之至,如何還能化在歌中表現出來,平心而論,阿美娜的英文曲是一流水準的,當年和仙杜拉合作她也是唱主音的多,今日為何捨長取短,其實《仙杜拉之歌》中,仙杜拉也是唱西曲為主的,連主題曲都是唱英語,這不是說外國歌好,而是既然不是所長,便莫使觀眾也要耳朵受罪了。
注意到標題又只說是「粵曲」,再次說明在編輯心目中,「粵曲」可等於「粵語歌曲」。由這短文,似乎人們亦注意到,不管地位高低,粵語歌其實不易唱的,於是「鬼鬼地」如阿美娜、仙杜拉都被認為不是「長唱」粵語歌的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