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IT职场
2013-01-17 10:11:56
這《求愛曲》是電影《舞台春色》(首映於1938年的聖誕節)中的另一首插曲。不知歌詞出自誰的手筆,很大可能是該影片的編劇許嘯谷吧。這首插曲仍然是先寫好歌詞再譜上曲調的。而歌詞倒是很「中國風」啊!
從本文帖的附圖可以見到當年的《舞台春色》廣告,其中的右上角會見到「幸勿錯過六大粵曲」的字樣,然而這兒的「粵曲」應是「粵語歌曲」的意思,而不是今天我們心目中的那種「粵曲」──帶戲曲風味的歌調。這或許可以說明,那時粵語人根本沒想過「粵曲」和「粵語歌曲」兩個概念是要仔細區分的。
《求愛曲》
唱:許曼麗 詞:佚名 曲:邵鐵鴻
尋好夢,夢難成,背燈垂淚到天明,
惆悵惱人鶯喚醒,誰知我此時情?
春山淡淡,秋水盈盈,
為只為難求真愛難覓真情,
素娥也傷人孤另,落花流水兩無情,
羞見鴛鴦相並,
紅粉已是慣飄零,更是桃花薄命,
一自東風肆虐,倩誰收拾殘英?
無限傷情。
由這首《求愛曲》,想起黃霑據聶勝瓊《鷓鴣天》譜的一首《有誰知我此時情》,而兩闋歌詞有若干詞句是相同的,如「尋好夢,夢難成」,「誰知我此時情」等,但邵鐵鴻譜出來的旋律,跟黃霑所譜的卻頗不一樣,這明顯是因為其中有「拖腔」,即一字唱數音。可見,如果允許拖腔,縱是唱粵語,同一詞句是可以譜出形態很不同的律,即是常見如「我愛你」。有人說粵語歌先詞後曲會對旋律寫作產生很大的規限,這主要是針對不允許拖腔的寫法而言吧。
這裡順便說說邵鐵鴻的出生年份,在民國廿七年(即1938年)十月十五日出版的《藝林》中有一篇談邵鐵鴻的文章,指他當時是二十六歲,以此計算,邵鐵鴻應是出生於1912年,再想到早前見到邵鐵鴻的一首七言絕句,即曾刊於1973年5月8日的《華僑日報》的詩,詩題為「暮春修禊」,首二句謂:「花甲欣逢廿七期,蘭亭韻事合追思。」可見寫這首詩的時候,邵鐵鴻應是六十歲多一點,卻未滿六十一歲。由此看來,說邵鐵鴻出生於1912年仍然是符合實際情況的,而他出生的月份也許是五月至九月的某一個月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