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流行歌詞的一項迷思是:總認為七、八十年代那種一韻到底的押韻模式,優勝於近一二十年來那種幾乎一段一轉韻的押韻模式。
其實,那亦只是潮流。一韻到底作為主流久了,便輪由頻頻轉韻作主流。說不定不久將來,又會是一韻到底主宰大流。也許,是很多人都會覺得,一韻到底是頗能考驗創作人的功力的,當肚子內墨水不夠,便只好經常重用某一個韻字(不知道黃偉文《小玩意》中「意」字用了很多次算不算這情況),一韻到底而能夠不重用韻字,而且詞句流暢兼有創意的,委實是高手!有人這樣想也只能由他。但詩歌創作,有時轉韻也是必須的,這是為了呈現感情的轉換,如果還配合上旋律的轉調,那更是絕配,這時候要是仍不轉韻,堅持一韻到底,效果反而不彰。看看中國古代的長篇詩歌,比如《長恨歌》、《琵琶行》、《兵車行》等等,都不是一韻到底的呀!
再說,八十年代及以前的流行歌詞,無疑觸目所見的都幾乎是一韻到底的,可是也有若干是不時轉韻的案例。
比如許冠傑的經典之作《雙星情歌》,第一段押「逍遙」韻,第二段押「親人」韻,第三段副歌押「天仙」韻,最後一段押「深沉」韻。正是一段一轉韻的,完全不是一韻到底。詞人在這作品中所選的韻部都選得很好,最突出的是最後一段用了閉口音的韻部,對表現黯然慘然的傷感極有效果。不過,粵語這種閉口音普通話是沒有的。普通話人想感受這種表情效果,學着用粵語唱吧。
又比如更早期的粵語歌《賭仔自嘆》,也不是一韻到底的嘛。開始的部份押「木獨」韻,後半部份轉押「優悠」韻。
一韻到底好還是不時轉韻好?大抵不是問題。就按自己創作時所需吧!
阅读(2416) | 评论(1)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