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9853433
  • 博文数量: 4599
  • 博客积分: 58701
  • 博客等级: 大将
  • 技术积分: 489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2-22 16:58
个人简介

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599)

文章存档

2023年(5)

2022年(7)

2021年(10)

2020年(6)

2019年(9)

2018年(44)

2017年(82)

2016年(83)

2015年(118)

2014年(142)

2013年(205)

2012年(273)

2011年(307)

2010年(381)

2009年(429)

2008年(451)

2007年(774)

2006年(1271)

分类:

2012-11-08 08:47:56


  今時今日,粵曲以小提琴拍和,粵樂以小提琴演奏,是慣見尋常之事。然而這種西樂粵用,是始於何時始於何人呢?始於何時或難考證,始於何人,則有肯定答案。廣東「梵鈴」(清末民初的時候國人以「梵啞鈴」音譯小提琴的英文名字violin,又簡稱「梵鈴」)之祖,又或者說,粵式小提琴的始祖,是司徒夢岩(一八八八至一九五四)。

  關於小提琴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幾年前在內地的《音樂研究》季刊上讀過一篇由胡斌撰寫的論文,文中指出其發展模式有二,一是新音樂環境中的「馬思聰模式」,另一是傳統音樂環境中的「司徒夢岩」模式。說到後一種模式,胡氏說:「最遲在一九二四年,司徒夢岩就曾以小提琴來演奏廣東音樂並錄製了唱片。」細讀其文,其實應該是指早在一九二四年,司徒夢岩就曾以小提琴拍和呂文成的著名粵曲《燕子樓》和《瀟湘琴怨》。不少學者都認為,司徒夢岩是將小提琴用來演奏粵樂的第一人,而司徒夢岩的高足之一尹自重,其粵式小提琴更是卓然成家,不但能用以奏粵樂,用以伴奏粵曲以至拍和粵劇演出,也完全勝任。


  對於粵式小提琴演奏,胡斌有這樣的結論:沿著「司徒夢岩模式」發展出來的粵式小提琴,自成系統,沿襲至今,雖然沒有進入專業教育領域,也沒有成為小提琴「民族化」發展的主流,但它的存在更符合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特點與發展規律!其音樂母語的環境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傳統音樂!相信,這也是粵式小提琴藝術值得自豪之處。


  話說回來,雖謂司徒夢岩是廣東「梵鈴」之祖,可是我們對他的認識卻實在不多。慶幸的是,司徒夢岩的後代形成一個龐大的音樂家族,因而有能力有條件為自己家族中諸位音樂名家一塊兒豎碑立傳,年前出版了《艦與琴──造船工程師和他的音樂家族》一書。可惜,不少廣東民間音樂家隻身來隻身往,其家中後人對其藝術人生不聞不問,以至難尋吉光片羽!


  從《艦與琴》知道,司徒夢岩原名司徒傅權,廣東開平人,父親是富商。夢岩在上海出生,甚有語言天份,音樂方面有廣泛的興趣,小小年紀便酷愛廣東音樂,而且對吹拉彈唱都有所涉獵,二胡、三弦、揚琴、簫、笛等中國樂器全都會耍弄,又懂哼吟粵曲唱段,也諳京劇。十多歲時,跟上海徐家匯教堂傳教士學過小提琴,是中國最早一批接觸小提琴和西樂的人。夢岩也愛木工,還正式拜師學藝的。


  青年時代的司徒夢岩往美國波士頓留學,最初是自費,後來家庭經濟出問題,只能自力更生,再後來因數學比賽第一,獲滿清政府的公費資助繼續留學。在美求學期間,夢岩愛音樂依舊,藉課餘時間跟波士頓交響樂團小提琴手貝利學習,其後轉跟貝利的老師尤根.格魯恩貝格(
Eugene Gruenberg)。不久,夢岩更學起製作小提琴來,因緣際會之下,更得以拜著名的美籍波蘭裔小提琴製造家華特沙朗戈斯(Walter Salon Goss)為師。由此可知,司徒夢岩不但是小提琴的演奏高手,也是製作小提琴的高手!他二十七歲的時候,製作了一把小提琴,以恩師的名義參與一九一五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世界博覽會榮獲金獎。這事說明戈斯是把一身好功夫都傳授了給司徒夢岩。

  司徒夢岩攻讀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機械工程系,學業成績優異,其後分派到波士頓船廠實習,表現也十分突出。一九一四年,夢岩廿六歲,甫畢業即分派到波士頓一間大造船廠工作,且獲聘為工程師。歸國後,在江南造船廠工作了兩年,為該廠爭取得破天荒的訂單:中國造船史上首次設計承造萬噸巨輪。而且一造就是四艘。為了這項訂單,司徒夢岩親自主持包括船體、船機等設計,又擴挖船塢、增造大批機械……不過,司徒夢岩一生起落轉折,後來他為環境所逼,根本沒能發揮他造船工程師的專業所長。只是,這些都無損他對音樂的熱愛與熱情。他三十一歲的時候,於江南造船廠建造萬噸巨輪後的一年,參加了以廣東籍人士為主的上海中華音樂會和精武體育會的音樂部,兼任歐弦部部長,開設小提琴班,教授小提琴演奏。


  司徒夢岩的女兒司徒幼文,曾為文憶述乃父對粵式小提琴的貢獻,文章標題為「半個多世紀以來上海廣東音樂活動」。這篇文章中,既提到「最早把小提琴試用於廣東音樂的是司徒夢岩,他認為使用小提琴演奏廣東音樂,一定要注意有廣東味。例如一般演奏西洋音樂忌用滑音,但要表現廣東音樂的嫵媚,則必須大量使用滑音。這一看法,當時為大家所接受,並促發呂文成及尹自重二人學習小提琴。」亦提到「一九三五年左右,京劇名琴師楊寶忠曾與夢岩研究過把小提琴用於京劇一事,夢岩認為小提琴要奏出京劇高亢的風味不太容易,不宜直接引用,認為把某些小提琴技術用於京胡更為合適。可見當初把小提琴引入廣東音樂確經過認真思考和探索試驗。」


  司徒幼文的文章還提到:「司徒夢岩教呂文成、尹自重學西洋記譜法、樂理及小提琴。司徒夢岩則向他們請教廣東音樂板式結構等……司徒夢岩每周一次專為尹自重上小提琴課,除練基本練習、音階等外,亦用廣東音樂當教材。後來尹自重用小提琴奏廣東音樂,自成一家,實肇因於此。」這裏意外地讓我們得知,尹自重當初是怎樣學藝的。


  現在人們都說高胡是由呂文成創製的。但讀過這本《艦與琴》,我們知道那說法是片面的。事實上,樂器的改造創製,是十分需要懂得樂器製造與技術的人才始有可能。故此,高胡的發明,正確的說法應是原本就有製作小提琴技術與工程基礎的司徒夢岩,配合呂文成的演奏技巧,幾經試製而發展出來的樂器。


  司徒夢岩在音樂藝術方面還有一大貢獻:做了大量的譯譜工作。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國人大多不懂五線譜,多以工尺譜學習音樂,因而較難欣賞西洋音樂之美;另一方面,中國的優美樂曲也難以傳揚到西方去。為此,司徒夢岩花了不少精力與心血,把很多外國名曲比如舒曼的《夢幻曲》、黑人民歌《老黑奴》、愛爾蘭民歌《夏日的最後玫瑰》等等譯成工尺譜供國人使用,同時又把中國的傳統樂曲《漢宮秋月》、粵曲《燕子樓》以至京劇《天女散花》等等譯成五線譜向國外介紹。據知這類譯譜,夢岩竟譯了千首過外!


  觀乎司徒夢岩的生平,顯見是廣東音樂史上的重要先驅人物,可惜我們很少鄭重地紀念他!

 

 

  註:本文曾發表在《戲曲品味》2012年十月號第一四三期。

 

 

 













 
阅读(131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