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歌文化歷史研究者,喜歡鑽研文字與音樂的創作,也喜愛數學與棋藝等等。
分类:
2012-09-25 09:08:06
本文於昨天發表在《信報》「影音地帶」版「詞話詞說」專欄,見報標題是「燕子道與集體失憶」。
粵語歌名句有謂:「將要逝去,總想挽留」。但早已逝去的,又當怎麼辦呢?好比說原來北角曾經有一條小街,名叫「燕子道」,它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便已整條消失,而現在人們對這條小街更像是「集體失憶」!原來的燕子道在哪兒?說來它現在是被北角新都城大廈完全覆蓋了,因此痕跡全無。事實上,燕子道旁邊,有一條「名園東街」,燕子道再向南數過去,有一條「鷹道」,也都消失了。
燕子道被「集體失憶」了,燕子也好不了多少!八、九十後再難以在我城中見到燕子的蹤影。但筆者小時候居住跑馬地,仍有見過燕子在唐樓的某些角落築巢,甚至六十年代後期移居到英皇道四百八十號曾福琴行一帶的唐樓時,亦在騎樓底內見過燕子巢。
燕子現在也基本上不見於粵語流行曲曲詞了,好奇網搜一番,僅見進念的《大紫禁城Ⅲ》的主題曲喚作《燕子飛》,黃耀明唱的,但那是紫禁城上的燕子,不是香港區內的燕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唯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一說到燕子,就會想起很多唐詩宋詞的名篇。
粵語歌裏的燕子呢?八十年代的,會想起張國榮一首不大流行的《燕子的故事》,那是林敏怡林敏驄姊弟合作的歌曲,歌詞其實是據白居易《燕詩》的內容寫成的,跟香港並沒有甚麼關係。七十年代,提到燕子的粵語歌,薰妮的《故鄉的雨》應該是大家熟知的了:「重提到家中簷前舊燕,重回舊里家中居……問我有否記掛舊燕子……念到故鄉兩老願似燕子,家鄉飛去。」然而,這仍不是寫香港區內的燕子,寫的是故鄉的燕子,可能在順德,也可能在中山、東莞、佛山之類。
要在粵語流行曲之中找尋描寫香港境內的燕子的作品,看來是十分困難的事情,筆者貪圖便捷,三扒兩撥便找到去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終於找到一首電影歌曲,叫《燕歸來》。歌詞謂:「一番腸斷燕歸來,知是別離一載,人在閨幃中,心在雲山外,燕巢空結,只是郎不歸來。兩翻腸斷燕歸來……燕巢重結,只是郎不歸來。三番腸斷燕歸來……燕巢三結,只是郎不歸來。」(吳一嘯作詞,胡文森譜曲,李慧主唱)這是香港第一部三十五毫米彩色電影《蝴蝶夫人》中的插曲,相信這當中寫的會是香港境內的燕子罷。事實上,既然筆者在六十年代尚能在城內見到燕子,那麼四十年代燕子在香港應該更常見,觀眾聽了這樣的歌也更有共鳴。
在中國文化裏,見燕子如見春回大地,燕子也代表長情與念舊,總是綣戀舊巢,而于濆的名句:「唯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把燕子說成更有不嫌貧窮的高尚品德。我們看上文提到的幾首粵語歌詞中的燕子,也離不開這些意涵。
感慨的是,香港城市急促的地產霸權化,很多舊唐樓連根拔起,燕子即使曾有巢很念舊也變成無巢可歸,而樓宇也越建越高越來越現代化,到處落地玻璃,燕子亦早就難以在這種城市空間找到可供築新巢之處。既然燕子已被「集體遺忘」,因此,我們的粵語歌詞在近二十年中自然也幾乎全不提燕子一句。近幾年香港人很珍惜舊事舊物,但願從燕子道的消失與燕子在粵語歌詞中的長年「缺席」,會讓港人有多一點的新啟發與想法:能否讓燕子「重回舊里家中居」?讓香港變回有燕子的城市?